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
兩會觀察·數說中國經濟丨透過“3%左右”看“點綠成金”新增長點
发稿时间:2025-03-08 14:00   来源: 經濟參考報
  摘要:從2024年的“降低2.5%左右”到2025年的“降低3%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預期目標的變化彰顯出我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力度,也蘊藏著“點綠成金”的新機遇。


  從2024年的“降低2.5%左右”到2025年的“降低3%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預期目標的變化彰顯出我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力度,也蘊藏著“點綠成金”的新機遇。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并作出“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具體部署。多位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認為,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綠色建筑、風電光伏、新型儲能、氫能等產業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打好能耗雙控收官戰

  天津南港乙烯120萬噸/年乙烯裝置現場,來自天津LNG接收站的冷媒通過20公里長的管線輸送至乙烯裝置,在輸送冷能的同時帶走裝置余熱。“目前,乙烯裝置‘三機’的制冷負荷大幅降低,通過能量耦合利用,裝置能耗屢創新低,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該裝置負責人介紹說。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2024年,我國出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系列數字直觀反映了成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幅超過3%;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接近40%。

  拉長時間軸觀察,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初步測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約7.3%。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性指標之一。2025年,打好能耗雙控收官戰,“進”的步伐更加有力。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對此,5日提請審查的計劃報告指出,主要考慮:一方面,預計2025年工業用能、服務業用能、居民生活用能仍將剛性增加,要保障好用能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消費快速增長、主要工業產品生產能耗水平持續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繼續下降也有支撐。

  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

  北京長安街西沿線,中鐵建設大廈裙樓及頂層273塊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中鐵建設運用“4+1”節能降碳技術,對大廈進行系統改造,并增設智慧能源管控平臺,整體綜合節能率達11.23%。

  數百公里之外的山東濟南平陰山水水泥石灰巖礦,19臺純電動礦用卡車正沿著蜿蜒的礦道平穩行駛。它們搭載了易控智駕無人駕駛解決方案,每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千噸。

  向綠、向新、向智,各行各業正在經歷著一場以轉型升級為核心的變革。

  “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中國建研院科技發展研究院表示,政策明確要求2025年底開始,城鎮新建建筑全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政策強制約束、技術降本與低碳需求下,預計2030年綠色建筑直接市場規模與帶動的產業鏈規模將分別突破10萬億和20萬億元。其中,新建綠色建筑市場是核心增長引擎,超低能耗建筑和BIPV等技術成為重點方向。既有建筑改造聚焦公共建筑與老舊小區,帶動綠色建材、數字化服務等配套產業協同發展。

  這并非個例。2024年開始我國在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7大領域推動設備更新,有望形成年規模5萬億以上的巨大市場;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2030年前每年需要新增投資2萬億元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建議,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領域有關政策和標準,加快構建建筑領域碳排放的核查和監管體系,進一步支持企業開展碳足跡核算,鼓勵綠色建筑認證,推動綠電(光伏)上網、綠電收益分配等機制落地。同時,加強綠色低碳發展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金陵石化黨委書記張春生也表示,應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財稅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盡快推動三項專用設備政策配套升級與完善、完善財政貼息政策適用范圍和程序等舉措,充分調動企業設備更新積極性。

  推動新能源集成式發展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能源領域是重中之重。

  “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歷史性超過火電,成為新增供給主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溫樞剛說,要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需要立足國內多元供應,推動清潔能源有序替代傳統能源。

  今年將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有序開發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透露,目前第一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基本建成投產,第二、三批基地力爭2025年底前建成投產5000萬千瓦左右。同時,將督促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加快建設。大力推動海上風電發展走向深水遠岸。

  作為我國首個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目前已投產清潔能源裝機近2100萬千瓦,在建項目裝機約1200萬千瓦。2035年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貢獻清潔電能2000億千瓦時,可滿足1.1億個家庭的年用電量。“國投集團將科學有序推進該基地開發建設,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全國政協委員、國投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付剛峰說。

  破解“靠天吃飯”難題,推動新能源集成式發展也成為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

  車網互動、虛擬電廠等新模式涌現。近日,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新型應急電源型雙向充放電示范站在南沙投入試用,在市電突發故障停電時,可通過新能源汽車以雙向充電樁為媒介,通過多車樁構網來提供約400千瓦應急供電能力,承載約100戶小區居民的用電負荷。

  新型儲能、氫能等新業態壯大。作為東北地區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城市,吉林白城市正在深入探索實踐“綠電+消納”模式,加快打造綠氫化工產業集群,今年上半年有望產出吉林首桶綠氨、全國首批大規模綠醇。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長楊大勇表示,下一步,白城市將繼續抓好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以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加快構建具有白城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期盼國家強化頂層設計,幫助資源優勢地區與技術優勢地區對接合作,共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記者 王璐 段續 王帆)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