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文明祭祀,嚴禁火種進山!”4月2日一大早,三臺縣觀橋鎮碧波村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固定卡點,喇叭里循環播放著溫馨提示。
與此同時,森林防滅火無人機巡查操作手王柏泉正推動無人機手柄搖桿,通過無人機實時回傳畫面,將方圓5公里內的林地動態盡收眼底,與正在地面巡護的森林防火小分隊交織形成“科技+人力”的防火天網。
“無人機巡查能夠及時發現火情并便于處置,還配備了喊話器,能更好地全覆蓋宣傳。”王柏泉告訴記者,他操控的無人機配備紅外熱成像與高清攝像頭,單次巡航可覆蓋10平方公里復雜地形。相比傳統人力巡查,無人機不僅將火情發現時效從2小時壓縮為10分鐘,還能通過實時喊話勸阻違規用火行為。
從日行15公里“大海撈針”到現在跟著無人機預警“精準出擊”,碧波村巡護員胡小剛感慨道,科技賦能后,巡山任務悄然“減負”。近段時間,上午8時到11時,下午2時到5時,都是群眾祭掃高峰期,森林火災發生率高。他負責巡護的100畝林地,如果走路,一次巡護至少要2至3個小時,而且很多地方人去不到。
“借助無人機巡山,我們能夠精準發現火災隱患點,及時進行處置,實現‘打早打小’。異常情況發現時效從以前的30至40分鐘縮短到現在的幾分鐘。今年,碧波村沒有發生一起火情。”觀橋鎮副鎮長彭子凌介紹,無人機巡查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巡查范圍更廣,加上地面巡查補充無人機盲區,形成了聯防網絡。
從“鐵腳板”到“智慧巡”,采取“無人機空中巡防+護林員地面巡查”的巡山模式,科技賦能的森林防火網已覆蓋三臺各鄉鎮。目前,三臺觀橋、北壩等鄉鎮配備無人機共30余臺,每個鄉鎮組建了2至3名持證專業飛手隊伍,每日對轄區重點林區開展巡航。如若發現異常煙點,立即聯動地面巡查人員核查處置,筑牢“山有人看、林有人護、火有人管”的立體化森林火災防護網。
“無人機巡防是智慧林業的起點。”三臺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亞先表示,下一步,三臺將持續推行“飛手+護林員”結對響應小組,將無人機空中巡航與護林員地面巡查信息共享,進一步做好人機協作共防火源,實現“人防+技防”高效結合,共同守護好三臺的綠水青山。
(三臺融媒記者 李春梅 王何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