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芯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種場
綿陽新聞網訊 4月3日,三臺縣老馬鎮的山坳里,一棟棟銀灰色雙層建筑在春日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四川蜀芯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種場內,身穿隔離服的員工正手持測溫儀,對即將啟程的350頭“新娘”進行最后體檢。這些肌間脂肪含量超普通黑豬2倍的“蜀芯黑豬”,即將跨越專業的中轉平臺,開啟它們的“豬生新旅程”。
三臺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生豬全產業鏈典型縣,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生豬種業)產業園,生豬產業基礎扎實,資源豐富。長期以來,四川現代種業發展集團下屬蜀芯豬公司致力于四川地方豬的新品種育種、繁育以及市場化推廣,培育以四川地方豬遺傳資源為基礎的優質高效黑豬新品種。前期幾經對比,該公司最終將核心育種場選擇落地三臺,并于去年9月正式投產使用。半年多時間過去了,該公司迎來首批蜀芯商品黑豬出欄。
“毛色锃亮,體溫正常。”生產主管王師傅在記錄本上鄭重簽下名字。透過密閉豬舍的觀察窗,可見全自動送料系統和環境控制系統持續運轉,身著深藍工裝的員工正用軟毛刷為每頭豬清潔體表。中轉平臺上,內部運輸車與外部貨車首尾相接形成封閉通道,生豬們踏著防滑墊列隊“出閣”,蹄聲清脆如鼓點。
“蜀芯黑豬”在封閉通道通行
該公司總經理李建文站在智能監控大屏前向記者介紹道,“內部車輛和外部車輛全程無接觸,就是要確保病源不帶入豬場。”
育種場的環形走廊里,懸掛著雅南豬與杜洛克豬的雜交譜系圖。至2021年與川農大姜延志教授團隊合作啟動以來,“蜀芯黑豬”已成功培育至第5代,擁有更優異的生長速度、肉質、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
“現在6月齡豬肉的香味,抵得上過去養1年的土豬。”該公司副總經理周天其看著新出爐的肉質檢測報告說道。緣由何在?周天其向記者解疑:“蜀芯豬肌間脂肪在6月齡可以達到4.2以上,一般普通市面上的黑豬在2.0左右,蜀芯豬肌間脂肪是白豬兩倍以上,現在喂到6個月左右的豬,相當于以前接近喂1年的土豬的口感和香味,做回鍋肉,包括炒菜都能明顯品嘗到肉香味。”
“每頭豬都有一套‘嫁妝’。”該公司生產技術顧問羅伏林指著豬耳上佩帶的電子耳標介紹道,總投資1.3億元的“育繁推”一體化核心育種場,采用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單體、雙層和密閉式豬舍建筑設計,同時引進了現代化養殖設備、污水及糞污處理、種豬性能測定及人工授精等系統,為“蜀芯黑豬”加快培育提供了保障。
透過育種場的全景監控,可見污水循環系統正將糞污轉化為有機肥,種豬運動場的智能飼喂站記錄著每餐進食量。記者注意到,育種場的電子屏跳動著新目標:2025年完成國家新品種審定,打造20萬頭優質黑豬全產業鏈。
李建文目光隨著運輸豬的車輛軌跡移向成都方向,輕聲說道:“當好‘娘家人’,既要舍得放手,更要確保它們走到哪里都是精品。”
(張輝 記者 李春梅 王何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