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住戶集中,電子投票固然方便,也應兼顧真實性與隱私。
“請大家掃二維碼參與小區年度業主大會相關投票活動。”近幾日,綿陽一小區業主群里炸開了鍋,一張由業委會發出來的“二維碼”引起大家不小的討論。“這個二維碼為啥誰都能掃進去投票,怎么保證代表小區業主的真實意愿?”業主趙大哥對結果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近年來,為方便業主及時快捷地參與小區事項,越來越多的業委會將投票形式從過去的“面對面”掃樓簽字變“線上見”掃碼點擊,既省時省力,又提升了參與率,一定程度上破解小區管理難題。
但便利背后也有隱憂:這些投票工具是否合法、合規?投票結果具備法律效力嗎?日前,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
□記者 曾晨 熊美娜 文/圖
記者體驗
掃碼隨意填入信息竟能提交成功
據該小區業主趙大哥介紹,小區過去都是采用線下開會、書面投票等形式,結果“摸得著看得見”。此次是首次由小區業委會自主聘用的第三方公司進行組織,使用“二維碼”進行電子投票。
記者掃了該碼進入到投票頁面,頁面醒目位置上標注了“參與投票者必須具有業主資格或受業主委托,否則由投票人承擔相關責任”字樣。但,記者只需要微信登錄后,進入“問卷星”小程序,便可自主填寫“業主姓名”“投票人姓名”“樓棟單元門牌號”“房屋產權面積”“聯系電話”相關信息,然后直接進行投票。在編撰了業主信息后,任意點擊了幾個選項,記者成功提交。
這樣“方便快捷”投出來的結果值得推敲嗎?“業委會找我們,公司會根據后臺收到的選票對業主信息進行核實,這個平臺使用的人也多,結果還是準確。”負責組織該投票的第三方工作人員說。至于如何進行核實,對方未正面回復。
無獨有偶,經開區某小區物業向業主征求關于“供配電設施產權”意見也是采用了“微信掃碼就能投票”的形式,并將最終投票結果以表格進行公示。
業主質疑
無法界定業主身份還可能泄露隱私
“社區也提出過部分第三方投票機構無法界定業主身份的問題,但業委會跟我們說保證結果真實可靠,我們也咨詢過律師,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它不合規,那么第三方機構網上收集的投票結果是具備法律效力的。”該小區所屬的社區相關工作人員說。
對于電子投票結果的真實性該如何保障?該工作人員補充,小區相關事宜的“投票”工作在程序上是由業委會自主負責,這也是業委會行使自主權的體現,如果投票的是選舉業委會成員等重要事項,只有后續將投票結果報送至社區,社區才能“回頭看”對投票程序進行核查。
走訪中,不少業主表示愿意接受電子投票的形式參與小區事項表決,但始終覺得不夠“穩當”。矛盾焦點在于:簡單方便,不需要實名認證的平臺業主們會對投票結果產生質疑;需要上傳個人身份信息和房產證信息的平臺,大家又擔心個人隱私問題。
電子投票
基層治理“智慧大門”如何正確打開
記者獲悉,針對電子投票遇到的瓶頸,市住建委于2023年6月推出了“綿陽智慧物業業主端”小程序,業主通過進入小程序后,刷臉驗證身份,綁定自己的房屋信息,就可以使用平臺投票。刷臉驗證身份的同時,還自動連接綿陽市房屋交易登記信息,確保業主身份核驗客觀準確。
與此同時,使用該小程序的業主信息也將存放在綿陽市政務云平臺上,該云平臺擁有規范的云服務架構,每年均通過第三方專業測評,能夠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政務云資源服務。
換言之,“電子投票”如果采用市住建委的官方平臺,將給業主們增添不少“安全感”。但實際操作中,不少業主對該平臺的運用還較為陌生。
以工區街道為例,轄區300多個小區,僅近50%采用了“綿陽智慧物業業主端”小程序。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也坦言,在日常操作中,如果某個小區要線上采納業主意見,需要先在市住建委處將業主信息納入到該平臺,然后業主再輸入個人身份信息進入投票。“比起簡易操作的第三方機構,這個平臺實際中操作相對復雜,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們建議線上投票平臺小區可以同時多個平臺并行使用,開展投票收集意見。”該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從市住建委官網獲悉,2024年11月底前已完成全市30%以上的物業小區信息導入,市住建委房產監督和物業管理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只有積極向廣大業委會推薦,鼓勵和引導業主使用電子投票系統,不能強制。”
記者手記
如何讓電子投票“叫好又叫座”?
電子投票方便快捷,相較于傳統線下投票,大大降低了業主參與小區決策事項的門檻,手機“點一點”就能表達意見。但不少業主會顧慮隱私問題,對投票結果的真實性存在質疑。
如何提高電子投票可信度?眼下來看,政府在小區基層“智”理過程中,還得多“毛遂自薦”,做到操作簡單、界面清晰,讓群眾“一看就會用”。讓“綿陽智慧物業業主端”小程序真正成為小區業主們愿意用、能夠用,帶來“歸屬感”的平臺。同時,對投票結果更需建立線上線下兩種查詢、追溯渠道,方便相關業主查閱,以此推動全流程、全環節的公開、透明。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