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區仙鶴鎮金龍村金龍湖,今年春捕第一網魚開捕。
□梁靄彬 李洋 記者 周鈺 李媛媛 文/圖
水美魚兒肥,魚躍春捕忙。近日,在游仙區仙鶴鎮金龍村金龍湖,今年春捕第一網魚開捕,現場一片魚躍人歡的豐收景象。
在捕撈過程中,工作人員早早將魚趕至岸邊,收縮漁網,十余名捕魚人員緩慢起出漁網,將魚吊裝轉運至漁船上。
“金龍湖水域面積860余畝,此次捕撈是今年以來的第一次開捕,大概收獲1.5萬公斤。”金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白成清介紹,“平時,我們聘請了專業人員進行養殖管理,每年能給村民提供100多個用工崗位,生態魚養殖產業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創收20余萬元。”
近年來,游仙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凈水”行動。金龍村積極貫徹落實,采取“人放天養、以魚養水”的生態養殖模式,讓優質生態環境釋放經濟紅利,養殖出的魚體型標準、肥瘦適度、品質佳,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良好的水域環境讓群眾實現增收。
記者了解到,為合理開發水庫資源,金龍村探索出了“抓大放小、捕放均衡”的科學養殖模式,實現魚類的可持續性捕撈,讓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兩相宜。良好的生態、優良的水質,加上原生態養殖,金龍湖生產出來的白鰱、鯉魚、黃辣丁、甲魚等多個品種水產品,遠銷重慶、陜西等省市。
生態魚養殖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生態環境改善,也帶來了人氣、財氣。為發展金龍湖休閑游,當地還在沿岸種植700余畝耙耙柑,每年雇幾十名村民打理,每人年均增收3萬余元。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巡庫、整治周邊環境及防洪等,在家門口上班一年能收入36000元,不僅把家里照顧了,錢也掙到了,我很是滿足。”金龍村村民李秀金說。
“金龍村將繼續走綠色發展、生態養殖之路,引入更先進的養殖技術,精準監測水質、調控養殖環境,在提升魚品質的同時,提高產量。此外,深挖金龍湖的生態旅游潛力,將生態魚養殖與休閑垂釣、漁家樂等旅游項目深度融合,打造集養殖、觀光、體驗、餐飲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產業,讓群眾吃好‘生態飯’。”白成清說。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