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我們將與相關企業負責人就下一步的研發攻關作出初步安排。”近日,記者走進涪城—西南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產業工程師培育基地看到,西南科技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亞鋒正在梳理企業技術需求清單。
去年涪城—西南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產業工程師培育基地揭牌。以“產學研”多元多方協同育人為突破口,通過校地企人才培育協同、技術創新協同、資源共享協同,重點解決傳統教育與企業行業產業技術需求脫節的問題,重點培養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師。
今年2月,涪城—西南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產業工程師培育基地項目對接會舉行。目前,西南科技大學與富臨精工、歷泰機械等企業達成初步合作,即將針對新能源智能電控、機器人電關節、基于AI視覺網絡變壓器生產過程質量檢測等技術需求開展對接交流。
“基地的成立打破了傳統校企合作的‘單點對接’模式,讓我們能更高效地對接高校資源。”富臨精工發展管理部總監潘柳表示,通過基地的牽線搭橋,公司與西南科技大學聯合申辦的項目均已完成申報,即將開展全面合作,預計將為公司帶來顯著效益。
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涪城區始終將機制創新與資源整合作為核心抓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中,“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成為一大亮點,高校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通過“雙向掛職”實現知識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有利于高校教學與企業生產需求精準對接。
與此同時,針對企業緊缺崗位,涪城區與高校攜手開設“人才定制班”,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定向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目前,“西南科技大學制造學院-富臨精工卓越工程師班”已開始建設。
為進一步賦能企業創新發展,西南科技大學還向涪城區企業開放共享實驗室資源,提供設備測試、技術仿真等技術支持,并協助企業便捷獲取圖書、期刊、論文等學術資源,為企業技術攻關和科研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
“涪城-西南科技大學智能制造工程師培育基地的建設不僅能通過企業需求反向推動機械工程學科建設,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更是可以依托涪城區堅實的產業基礎,為師生提供優質的實踐平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張亞鋒表示,“接下來,學院將組織教師和學生團隊針對企業需求進行攻關,通過項目可培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年來,涪城區在推進校企合作方面成效顯著,打造了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卓越工程師工作室等多個范本。據悉,下一步,涪城區將聚焦系統迭代升級人才政策,培養壯大技術經紀人隊伍,制定項目化服務大院大所人才制度等,推動校企合作長效化、制度化,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黃美玲 記者 尹秦 王澤宇)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