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中試平臺”為抓手
綿陽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成科國重新能源,一批新型集成封裝式鋰合金電池下線。
□記者 魯文林 唐云峰 文/圖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以建立中試服務公共平臺為抓手,推動科技成果加速從“樣品”變成“產品”,從“書架”走向“貨架”。
近日,記者走進四川成科國重新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一批應用于航空航天、飛行器領域的集成封裝式鋰合金電池正批量下線。
“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僅用時3個月時間,綿陽科技城新區在場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讓我們的科技成果更快地進行了轉化,實現了批量化生產。”公司總工程師程開軍介紹道。
成科國重是國家級科技型企業,也是綠色環保產業的代表,公司生產的鋰合金電池具有低溫性能優越、體積能量密度大等特點,市場應用廣泛,其技術成果來源于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全國重點實驗室。
“項目由兩院院士領銜,團隊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技術含量高,是我們重點支持的科技創新項目。”綿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李汶杭說,為加快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應用場”,今年年初,他們還協助企業對接市場資源,成功拿到了500萬元的機器人電池訂單。
成科國重的快落地、快轉化,是綿陽以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綿陽聚焦中試關鍵渠道、關鍵環節和關鍵要素,推出了支持人才引育、研發平臺培育、金融支撐等在內的一系列舉措,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在此背景下,中國(綿陽)科技城中試服務公共平臺建成上線,既為企業鏈接中試資源供需兩端,又為其提供找資金、找市場、找人才等全方位服務,并促成大量民營企業參與產學研合作。
“自去年9月份上線以來,平臺已為50家企業提供中試服務120余次,推動重大成果轉化20項。”中國(綿陽)科技城中試服務公共平臺運營部負責人楊海川說,下一步,平臺將立足實體經濟,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全力以赴做好融資、平臺、應用場景、政策服務等支持工作,為綿陽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貢獻力量。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