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游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堅持“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向“新”提“質”,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答卷”。1月1日,《四川新聞聯播》對此進行了關注。
這兩天,在綿陽游仙高新區航空與燃機配套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現場,700余名工人正為年前完成A區全面封頂目標全力沖刺。
綿陽富樂投資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負責人 侯建春:先行啟動的是我們的A區237畝,總共8棟建筑,2024年9月所有的廠房達到交付使用條件。
聚集要素,推動產業聚鏈成群,構建產業生態圈,游仙高新區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核醫療健康產業園、航空與燃機產業園三大特色園區已初具雛形。一批成長性強、帶動性強的企業脫穎而出,其中,中久大光就是一家主要從事光纖激光器、光纖器件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提供高端激光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
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唐選:舉個例子,現在大家關心的新能源汽車,它的電池的各個制造環節都用到我們的激光器,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電池的價格更便宜,它的安全系數更高。
創新沒有止境,這是游仙高新區入駐企業的共識。中久大光現有知識產權51項,2024年通過國家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
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賀雷:公司入園以來,累計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保持激光器全國領先技術水平,拓展更多高端制造應用領域。
近年來,游仙高新區深入探索“一院所、一平臺、一產業”院地協同創新模式。在光子技術研究院內,這塊看似普通的玻璃就是“超靈敏放射性感知材料”,主要用于核電站、醫院以及科研院所輻射環境的計量監測。
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光學工程師 歐陽廣聞:可以看到我們產品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看到的橙色越強,說明它所經歷的輻射也是越強的。
此項目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還填補了國內空白,具備典型的“硬科技”“卡脖子”“國產替代”的特點。
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范勇恒:2024年我們培育了4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了7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落地,牽頭聯合組建了西南首個激光產業聯盟,發布了綿陽激光產業發展路線圖,為綿陽激光產業指明了具體的實施路徑。
作為游仙區科技創新主引擎、先進制造主陣地、新質生產力主力軍,游仙高新區搶抓機遇、聚集要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提升園區發展能級和質效的新路子。
綿陽市游仙區委副書記、游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姚德行:2024年1-11月,先進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了75.3%,核技術應用、激光技術應用、航空與燃機三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35%。我們將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全局分量,加速向國家級高新區邁進。
(涪江觀察記者 唐云峰 文/圖/視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