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12點41分,來自山東東營的李雅菲成為一個幸運兒——作為第100萬件孝端皇后鳳冠冰箱貼的購買者,她收到了國家博物館頒發的紀念證書。
自首款鳳冠冰箱貼面世以來,這一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的文創產品已帶動鳳冠IP全系列銷售額突破億元,創下國博文創產品近二十年銷售紀錄。
從一款冰箱貼的走紅到整個“鳳冠”IP系列文創產品的火熱,其背后不僅是消費者的主動選擇,更是一次傳統文化實現創新性轉化的有效實驗。以鳳冠冰箱貼為代表的文創產品何以持續點燃公眾熱情?國博(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飛借網友之言給出了答案:“孝端皇后鳳冠冰箱貼的火爆,背后的原因概括起來就是始于顏值、忠于文化、久于熱愛。”
□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始于對傳統審美之青睞
“第一眼就心動了。”這是許多消費者對鳳冠冰箱貼的評價。其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鑲嵌了百余顆紅藍寶石、四千余顆珍珠,以極致繁復的工藝展現明代皇家的威儀。然而,將富有厚重歷史沉淀的文物轉化為貼近大眾生活的文創產品,卻并非易事。對此,國博文創團隊給出的答案是:取其形,賦其神。
設計師突破往常冰箱貼的平面設計,創新性地選擇將鳳冠的立體結構保留,并以標志性的龍鳳紋飾與寶石點綴,同時采用木制和金屬制兩種材質,使產品在兼具裝飾性與實用性的同時,又能滿足多樣的受眾需求。色彩上,以故宮紅、寶石藍為主調,既呼應文物原貌,又契合現代審美。這種設計既未削弱傳統文化的厚重內涵,又讓明代宮廷美學無縫融入日常生活。
從國博參觀者的角度觀之,“好看”無疑是觸發文創消費的第一步。不僅是引發購買熱潮的鳳冠冰箱貼,國博的其他熱銷文創產品無一不是通過獨特的視覺沖擊力奪得觀眾注意力。當文物走出展柜,成為可觸摸、可使用的物品,它的美便跳出了展柜玻璃的屏障,有了走入人心的可能。
忠于對文化內涵之追尋
如果說顏值是“敲門磚”,那么文化則是留住人心的“定心石”。依托于文物的文創產品熱銷,又一次印證了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恒久力量。
據國家博物館陳列工作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李雪介紹,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不僅是明代宮廷美學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國傳統封建皇權的具象表達。每一顆寶石的位置、每一道紋飾的走向,皆暗含當時森嚴的禮制秩序。國博在設計系列產品時,并未止步于外觀復刻,而是通過配套的文物故事卡、現場講解等方式,將歷史背景娓娓道來。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一枚冰箱貼、一條項鏈、一個首飾盒,更是一段“可攜帶的歷史”。
廖飛對此深有感觸:“文創與文物本身是‘雙向奔赴’的關系。消費者購買心儀的文創,就會到文物跟前打卡,更多的還會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也就以這種形式傳承下來。”
李雅菲在收到紀念證書后,驚喜之余也表示:“拿到文創,我感覺自己和文物的距離更近了。一會兒我要去展廳仔細看看鳳冠,把冰箱貼帶回家后,還可以經常看,這段回憶會很美好。”一位“二刷”國博的大三學生小林也坦言:“每次看到這枚鳳冠冰箱貼,我都會想起在國博了解到的明孝端皇后的故事,感覺自己與歷史產生了聯結。”
當文創產品承載足夠豐厚的內涵,它便超越了單一的商品屬性,升華為文化傳承的媒介,實現了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
久于對文化精神之熱愛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通過購買文創來尋找身份認同與精神歸屬,這也使得公眾對產品的期待不僅僅停留在對淺層消費需求的滿足上,而且轉向對歷史文化深度的探求。小林就表示:“希望文創產品不但有用,還能有根、有魂。”
如何讓一時的熱度轉化為持久的熱愛?國博的策略是:讓文物活起來,讓用戶參與進來。隨著鳳冠冰箱貼的成功破圈,國博文創團隊乘勢而上,迅速啟動鳳冠IP衍生品的“矩陣式”開發。截至目前,已開發設計出筆記本、毛絨玩具、馬面裙、雪糕、音樂盒等20余款相關文創產品,形成了“以爆款帶長尾”的文創生態鏈,以期進一步擴大文物本身影響力,吸引更多圈層的受眾關注文物本身,形成良性循環,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從“顏值吸引”到“文化認同”,再到“熱愛延續”,真正實現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這不僅是文博文創產品的成功密碼,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得以繼承發揚的根基。
(原載2025年3月26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