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是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手段。3月21日,四川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細化分類管理、規范審查程序、完善分級審查、嚴格審查把關等7項重點任務,發揮規劃環評在源頭預防和優布局、調結構中的作用,助推美麗四川建設。
《實施意見》的亮點何在?與以往的政策相比又有哪些變化?近日,生態環境廳對《實施意見》進行了解讀。
細化分類管理 規劃環評工作更具針對性
“四川省在2018年就印發了相關意見,在指導全省依法依規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生態環境廳廳長鐘承林介紹,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規劃環評工作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生態環境廳牽頭對2018年出臺的相關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此次《實施意見》。
相較2018年出臺的相關意見,此次《實施意見》在主要任務中增設“落實管控要求”部分,在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規劃環評優布局、控規模、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作用。同時,壓緊壓實規劃編制單位主體責任,確保規劃環評各項要求嚴格落實到位。
《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開展規劃環評的范圍,讓規劃環評更精準,并將各種規劃分了類別,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工業專項規劃、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規劃等。
此外,《實施意見》在主要任務中提出“完善分級審查”,進一步劃清規劃環評審查中的職責和權限。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審查一些重點專項規劃、水電開發規劃、涉及自然保護地的旅游區開發建設規劃以及部分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市(州)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則負責審查其余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規劃和由市(州)人民政府審批的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推行聯動審查 打破產業園區壁壘
《實施意見》在提升規劃環評效能方面提出多項創新舉措。“產業園區之間開展規劃環評聯動審查是四川環評工作的新探索。”鐘承林介紹,對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且區位相鄰的產業園區,推行規劃環評聯動審查,統籌優化產業布局,這一舉措有助于打破產業園區之間的壁壘,推動產業園區因地制宜、錯位互補發展。
此外,《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在規劃期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可簡化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選址的環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論證等內容,可直接引用規劃環評中符合要求的區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等內容(區域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或項目新增特征污染物的除外)。這一變化,強化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項目環評聯動,對符合分區管控要求的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適當簡化相關論證內容,加快推動規劃實施或項目落地。
在新政策下,規劃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銜接更加緊密。《實施意見》加大了環評改革試點力度,推進規劃環評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環境監測、執法監管等環境管理制度的聯動改革、協同增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將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規劃環評改革為抓手,四川正在探索一條發展與保護協同共進的路徑,環評工作從“約束”逐漸向“導航”轉變,也將進一步為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