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顏色就像鐵銹一樣,是褐紅色的,而且還有腥味。”近日,有市民反映,游仙區小島社區附近河道水體呈褐紅色并伴有異味,質疑水體可能受到污染。真實情況究竟如何?記者隨即展開實地調查走訪。
根據市民反映線索,3月18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小島社區旁開元電站泄洪道內約300米河道水體呈現異常紅褐色。雖無明顯異味,但水體顏色與正常狀態差異顯著。
溯源調查過程中,記者在河堤段發現兩處涵管存在持續排水現象,其上方窨井蓋標識顯示,途經此處的管道為市政排污管網。
那么,從這兩處涵管里排出的水是否為污水呢?隨后,記者聯系到游仙經濟試驗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對涵管排水的情況進行了現場核查。在打開窨井蓋檢查后,工作人員發現該地下管網并沒有排污痕跡,“從肉眼可以看出來,管網里面的水比較清澈,也沒有異味,流淌的應該是地表水和雨水,不存在污染的情況。”
既然涵管并不是排污管道,為什么窨井蓋卻顯示為污水呢?對此,工作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市政施工不仔細,導致窨井蓋出現蓋錯的情況。
“對于將污水窨井蓋錯誤蓋在雨水檢查井上的情況,我們將立即上報給區住建局,請市政維護中心進行更換,確保以后井蓋和管道保持內容一致。”游仙經濟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馬黎說。
為進一步確認涵管所排水體是否有污水混入,游仙生態環境局安排檢測人員對涵管排出的水體和河道水體樣本進行了快速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水體水質符合三類水的地表水優良水體的標準,不存在外來源的污染情況。”游仙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馬軍表示,經檢測從涵管排入河道的水為地表水,根據相關規定可直接排入河道。
那河道水體的顏色又為何呈現異常呢?對此,馬軍表示,在一些較淺的河流水域水流較慢,每年3、4月份的春季時期,由于光照增強和水溫上升,均會導致水中微生物及藻類加快繁殖,“就出現水體發黃,局部呈現褐色這種情況,它屬于一個正常的自然現象,市民無須擔心。”
(涪江觀察記者 陳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