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浙江省衢州市搶抓農時,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農業新科技的運用,助力早稻育秧實現“加速度”。
在衢州市龍游縣的一處機械化育秧播種區,一條自動化流水線正在高效運轉,它可以一次性完成鋪土、播種等工序,每小時育秧可達1000盤。和傳統育秧方式相比,大幅縮短了時間,不僅節省了勞動力,還能讓每畝產量提升約5%。自2023年試驗推廣以來,當地已有5萬多畝稻田,采用這種新技術播種。
在衢州江山市一家農場,這條全自動工廠化育秧流水線,是農場2025年花費100多萬元引進的。一個小時可以育秧1200盤,不但效率比以前提高近30%,人工費、物料費等成本還明顯下降。
眼下,衢州市32萬畝早稻育秧工作已經全面啟動。通過新設備、新技術的運用,預計四月中旬就可完成。
山東濟南:科技+服務 助力麥田精細化春管
眼下,在山東濟南市,冬小麥正處于田間管理的關鍵期。當地農技人員綜合利用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智慧滴灌等科技手段,精細化開展田間管理。
在濟南市長清區的一處麥田里,綠油油的麥苗株距整齊均勻、長勢良好。一排排滴水灌溉帶緊貼在小麥根部,正在勻速緩慢地滴落水珠。
2025年新安裝的水肥一體化智慧滴灌系統,可以一鍵查看和控制麥田里不同區域的灌溉流量、水肥比例,讓麥田春管更加精準高效。
在另一處麥田里,植保無人機正在噴灑防治病蟲害的藥物。飛手們操縱控制器圈畫出相應范圍,植保無人機便能自動設計路線,精準高效完成噴灑任務,1天就能噴灑700多畝麥田。
2025年,濟南市長清區冬小麥面積達29萬畝。進入小麥返青期后,當地農技人員組成春管小分隊,將農業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針對小麥苗情指導農戶做好春季田間管理。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