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種不僅是個人健康的選擇,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提升接種率,不僅要優化接種服務,還要提高公眾健康素養,讓每個人都真正理解流感疫苗的價值。”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吳浩近日做客新華網,圍繞流感疫苗接種便利性、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及健康科普等議題,分享了他的觀點,并提出了多項切實可行的建議。
優化流感疫苗接種服務,讓便利性觸手可及
吳浩指出,流感疫苗接種體系的完善,首先要解決公眾“能接種、愿接種、接種便捷”的問題。他強調,基層醫療機構是疫苗接種的主力軍,優化基層服務體系對于提高接種率至關重要。他建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進一步提升流感疫苗供應鏈管理,加強與疾控中心的聯動,確保流感疫苗儲存、配送、接種各環節的高效銜接。同時,基層醫療機構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預約接種系統,提供線上咨詢、預約提醒等功能,減少公眾的等待時間,提高接種體驗。
此外,針對上班族、老年人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吳浩提出可推廣“彈性接種時間”機制,例如延長夜間和周末接種服務時間,甚至探索社區上門接種服務,打通流感疫苗接種的“最后一公里”,確保重點人群能夠便捷、安全地完成接種。
醫防融合,讓基層醫療機構發揮更大作用
吳浩強調,基層醫療機構不僅是流感疫苗接種的執行端,更是疾病預防的“前沿陣地”。他指出,當前基層醫療體系在流感疫苗推廣過程中,仍存在醫療防控資源分散、預防與治療脫節等問題,因此必須推動“醫防融合”,讓基層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承擔起健康教育和流感疫苗推廣的責任。
“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團隊要成為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關口’,在日常診療過程中主動向居民普及流感疫苗接種知識,幫助他們做出科學決策。”吳浩建議,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對重點人群進行動態監測,并提供個性化的流感疫苗接種建議,讓流感疫苗接種工作更加精準、高效。
精準科普,提高公眾健康素養
針對公眾對流感疫苗接種的誤解和猶豫,吳浩強調,科普傳播的方式至關重要。“傳統的健康教育往往過于理論化,公眾接受度不高。要真正提高健康素養,就必須創新傳播手段,讓健康科普更加通俗易懂、貼近生活。”
他提出,短視頻、直播、科普動畫等形式,能夠直觀、生動地呈現流感疫苗的作用和安全性,是未來健康傳播的重要方向。此外,社區醫生、基層衛生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主動解答居民疑慮,形成長期的健康引導機制。同時,他建議建立更完善的公眾咨詢和反饋機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居民能隨時獲取科學、權威的流感疫苗信息,減少因誤解或信息缺乏導致的接種猶豫。
“流感疫苗接種不僅關乎個人健康,更關乎社會安全。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共享共建免疫屏障,才能真正實現全民健康。”吳浩呼吁各方加強協作,推動流感疫苗接種體系的優化和健康素養的提升,讓每個人都能真正理解流感疫苗的價值,從而主動參與到流感疫苗接種中來,共同守護健康中國。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