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向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闊步而進!綿陽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发稿时间:2025-03-03 10:03   来源: 綿陽新聞網

  先看一組數據——

  2024年,綿陽糧食總產量47.74億斤,創歷史新高;

  油菜面積233.8萬畝、產量44.97萬噸,均居全省第一;

  生豬出欄358.9萬頭,禽蛋產量16.3萬噸,“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

  再看一則消息——

  日前,農業農村廳通報的2024年全省“天府糧倉·百縣千片”高產競賽結果中,綿陽表現出色,三個競賽項目均有斬獲。

  同樣在不久前,四川省現代種業園區認定結果公布,全省共10個,我市2個種業園區——江油市(生豬)種業園區和游仙區(蔬菜)種業園區入選。

  ……

  一張張硬核成績單亮出綿陽農業農村工作“高分答卷”。

  近年來,綿陽一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產業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農村改革等重點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千萬工程”經驗在這里不斷被吸收內化、豐富升華,和美鄉村的景象在這片土地日新月異。

  

 

  

微信圖片_20250302183245.jpg

 

  多產糧、產好糧

  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為農業大市,糧食生產既是綿陽的優勢和王牌,也是必須擔起的如山之責。

  眼下,三臺縣2.6萬畝制種油菜迎來了蕾薹期,在新魯鎮記者看到,十余名農戶正拿著農具在及腰深的油菜田里勞作,摘下米粒大的油菜花苞用手一擠,隨后或手起刀落將油菜苗砍斷還田,或是繼續檢查其他花苞。‌

  而另一邊,安州區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小麥長勢喜人。一大早,種植大戶便找到專合社無人機機手,對1000余畝小麥病蟲害開展統防統治。

  

微信圖片_20250302185826.jpg

 

  無論是“靠手吃飯”或是“機器輔助”,也無論是“靠經驗”還是“靠科技”,在綿陽希望的田野上,無處不講述著變革的故事。

  ■

  向土地要效益。

  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上的,也是質量標準。去年,綿陽全面落實“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要求,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建成高標準農田34萬畝。與此同時,通過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進一步解決農田灌溉供水保障不足、田間渠系不暢、管護不力等突出問題,新增和恢復有效灌面58.69萬畝,新改建提灌站132座。

  

微信圖片_20250302183216.jpg

 

  ■

  以種業為抓手。

  錨定全國種業強市建設目標,綿陽著力構建“1311+8”全國種業強市建設體系,形成了生豬、糧油、蔬菜三大優勢種業和家禽、水產、肉牛、肉羊、蠶桑、中藥材、薯類七大特色種業。出臺《綿陽市加快全國種業強市建設的八條措施(暫行)》,進一步夯實我市現代種業“育繁推”全產業鏈發展基礎。

  ■

  用科技提效率。

  堅持在耕種關鍵時節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指導,持續建設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加強智能化農業裝備推廣,實現全市糧經作物主推技術到位率96%以上,良種覆蓋率95%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9個百分點、達到69.75%。

  綿陽用“糧滿倉、菜滿籃”詮釋著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硬核擔當。

  

微信圖片_20250302183206.jpg

 

  興產業、促改革

  讓“錢袋”成為發展的底氣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和美鄉村建設的內在支撐。

  三臺是“中國麥冬之鄉”,在主產區,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麥冬。收獲的季節,一邊麥冬剛出土,在另一邊,就有高新技術企業將處理好的麥冬融入到飲料、蛋糕、餅干、面包、糖果等系列產品的加工中去。

  去年8月,麥冬被國家相關部門納入“藥食同源”目錄,麥冬產業鏈不斷延伸,麥冬有機會被進一步開發成更多衍生產品,原本附加值不高的初級農產品已然演變為帶動農民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微信圖片_20250302183301.jpg

 

  觀察綿陽的農業產業興旺之路,不難發現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規劃清晰、目光長遠。

  例如,去年綿陽實施現代農業園區提質行動,新增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升星(晉級)省星級園區5個。新增認定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項目1個,新增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19個、“天府糧倉”品牌4個。

  綿陽既著眼主導產業,也不忽視小微經濟,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探索黨建引領土地大托管大整治大社會化服務,以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組建“種糧團隊”,助力糧食增產0.8萬噸、集體增收7000萬元。同時,探索“資產參股、流轉利用、改造經營”三種模式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大力推廣“綿州農房增信貸”,拓寬農戶增收和融資渠道。

  

微信圖片_20250302183413.jpg

 

  事實一再表明,綿陽在農業發展上已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粗放型增長,而是轉向精細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發展策略,以多元化產業鼓起大家的“錢袋子”。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一產增加值345.65億元,增速2.7%,增速居全省第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4元,增速7%,增速居全省第3。

  綿陽正實現農業從“傳統生產”向“全鏈增值”、從“分散經營”向“集群發展”的喜人跨越。

  

微信圖片_20250302183337.jpg

 

  重建設、強治理

  把過日子變成享日子

  廣闊鄉村,大有潛力。

  去年,李子柒復出后,鄉村的美好生活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其視頻取景地之一的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也成為打卡熱門地。細心的網友發現,與傳統印象中的鄉村不同,這里的村寨很多已改造為精品民宿,且獨具民族特色。

  不僅如此,北川石椅村、安州齊心村、江油楓順鄉……綿陽的不少村落都依托當地的獨特文旅資源發展起鄉村旅游,成為遠近聞名的“高顏值”村落。

  

W020250104350655343894.jpg

 

  “顏值”提升的背后,離不開綿陽一手抓鄉村建設,一手抓鄉村治理。

  ■

  鄉村環境顯著改善。

  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覆蓋率100%、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80.8%,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96.44%。有序推進《綿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立法工作,力爭為鄉村環境提供法律保障。年度投資超20億元接續實施鄉村振興“八大專項行動”,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縮小城鄉差距。

  ■

  鄉村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推廣運用“川善治”平臺,推進“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智慧鄉村治理省級試點。推進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民居等鄉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3個項目入選中國重要農業遺產名錄。挖掘獨具特色的傳統農耕文化,培育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十余名。

  ◎涪城區三清觀村的村民們已經對村里的積分管理辦法如數家珍,通過打掃自家房前屋后衛生、參加志愿服務等,累計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在游仙區棲鳳村,村民們以打造美麗庭院為契機,不少房前屋后閑置土地都種上了柚子樹,往日雜亂地帶成為村民增收的紐帶;

  ◎三臺縣秋林鎮城鄉環境綜合提質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對各村(社區)人居環境情況開展巡查,對村莊內外垃圾、污水排放、私搭亂建等進行排查整治……

  

鄉村 游仙鐵爐村3_1.jpg

 

  如今,綿陽正從“千萬工程”的實踐中,把農村建設成農民身有所棲、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園。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綿陽的廣袤鄉村正不斷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田野,處處奏響著豐收的序曲!

  (涪江觀察記者 唐顯枚 王何力/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