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綿陽)
最近,動畫電影《哪吒》系列備受矚目,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更是在觀眾中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熱議,議論最多的當然是主角哪吒。其他人物形象也因其生動故事、深度刻畫以及價值顛覆受到觀眾的關注。比如,影片的父親就有三位,分別是哪吒的父親李靖,敖丙的父親敖光,申公豹的父親申正道。本文重點談談他們分別體現出什么樣的父親角色,在價值和意義上對當代人有什么啟示。
李靖:從封建權威到現代父權的解構與重構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哪吒之魔童鬧?!分校罹傅男蜗蠼洑v了顛覆性改編。傳統敘事中,李靖是封建父權的象征(如1979年《哪吒鬧?!分斜谱幼载?,但餃子導演將其重塑為“嚴父慈父”的復合體。他一方面以鐵面形象管教哪吒,另一方面又以生命為代價換取兒子的生機:求得符箓引天雷自戕的設定,將“父愛”具象化為“以命換命”的犧牲精神。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行為層面,更滲透于精神認同——李靖對哪吒說出“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將個人命運的自主權交還子代,徹底消解了傳統父權的控制性。
李靖的矛盾性還體現在“家國”與“親情”的平衡中。作為陳塘關總兵,他需在百姓安危與兒子命運間抉擇。與舊版《哪吒鬧?!分袨楸9傥粻奚倪覆煌?,新版動畫中李靖選擇與全城百姓對抗以守護哪吒,這一行為既是對“大義滅親”倫理的顛覆,也暗示了現代社會對家庭本位價值的回歸。心理學視角下,李靖的轉變可被視為“父性功能”的完善:他不再是弗洛伊德理論中需被推翻的“父權暴君”,而是通過“守護者”角色完成了對子代的賦能。
敖光:權力困境與族群使命下的父愛異化
東海龍王敖光的塑造突破了傳統反派模板,呈現出權力結構與族群命運擠壓下的復雜人性。作為龍族領袖,他身負振興族群、打破天庭歧視的重任,這種集體使命使其對敖丙的教育充滿功利性。例如,他將靈珠注入敖丙體內,本質是將兒子工具化為“龍族翻身”的籌碼。這種“托舉式父愛”導致敖丙陷入身份焦慮:既需承擔全族期望,又渴望掙脫命運枷鎖,最終在陳塘關屠城事件中爆發人格撕裂。
然而,敖光的父愛并非全然冷酷。電影通過細節展現其溫情:幻化人形時的“反差萌”設計、與敖丙獨處時的欲言又止,暗示了權威面具下的舐犢之情。尤其在《魔童鬧?!分校焦饽慷冒奖膾暝筮x擇放手,從“控制者”轉變為“守望者”,標志著父權從“占有”到“尊重”的覺醒。這種轉變與李靖形成鏡像——二者皆在權力與親情的博弈中重構了父職內涵。
申正道:底層掙扎與教條主義下的扭曲父權
申公豹之父申正道是三部曲中最具悲劇色彩的父親形象。作為妖族修士,他畢生追求“正道”認同,卻陷入“自我規訓”的惡性循環:以斷臂示禮、強迫申公豹修仙等行為,本質是以自虐式努力迎合主流價值體系。這種“成仙執念”折射出邊緣群體的生存困境,也導致申公豹的價值觀扭曲——將成功等同于對偏見的暴力反擊。
申正道的父愛兼具偉大性與破壞性。他愿為兒子承受天庭壓迫,甚至犧牲生命,但其教育方式卻充滿壓迫性:將個人理想強加于下一代,用“為你好”合理化控制行為。這種“愛的暴政”最終將申公豹推向黑化,揭示了“以愛之名”的權力壓迫如何異化親子關系。值得玩味的是,申正道與李靖、敖光形成三元對照:前兩者代表主流社會的父權轉型,而申正道則暴露出邊緣群體在系統性歧視下的父職畸變。
李靖:“理想父職”
若需在三位父親中選擇,筆者認為李靖的形象更具啟示性。他的轉變不僅突破封建父權桎梏,更提供了一種“理想父職”的范本:一是愛的無條件性。面對魔丸轉世的哪吒,李靖始終以行動證明“父母之愛超越先天標簽”,這種接納為哪吒的自我認同奠定基礎。二是權力的讓渡。通過“你是誰由你決定”的教誨,李靖將定義權交還哪吒,實現從“控制”到“引導”的跨越。三是責任的共擔。李靖未將守護陳塘關的責任單方面強加于哪吒,而是以身作則詮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激發哪吒自主選擇正義。
相較之下,敖光的覺醒雖具進步性,但其前期功利主義教育已對敖丙造成創傷;申正道的悲劇性雖令人共情,但其極端化教育方式不可復制。李靖的形象則平衡了傳統與現代,既保留“嚴父”的權威感,又注入“慈父”的人性溫度,為當代父親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參照。
電影《哪吒》系列通過三位父親的角色重塑,完成了一場父權敘事的現代性對話。李靖的“守護者”形象、敖光的“覺醒者”弧光、申正道的“殉道者”悲劇,共同構建起父職倫理的多維圖景。這種創作不僅顛覆了神話原型的刻板印象,更以人性化的筆觸回應了現代社會對親子關系的深層叩問——真正的父愛,應是賦予子代掙脫命運枷鎖的力量,而非成為枷鎖本身。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