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工人在全自動吊掛系統精準配送下有序作業
綿陽新聞網訊 在“智轉數改”戰略驅動下,傳統服裝產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在三臺,當地紡織服裝企業依托“5G+行業互聯網”,通過智能化改造加快轉型升級,將“黑科技”深度融入服裝生產全流程,改寫“千針萬線”的傳統生產圖景。
2月24日,記者走進安吉納體育數字化產業園“5G+智慧工廠”,全自動吊掛系統猶如空中“傳輸動脈”,精準配送服裝裁片至指定工位;AGV物流機器人在智能立體倉庫自如穿梭裝卸貨物;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測各產線運行狀態……自動化與數字技術的賦能滲透至每個生產環節。生產指揮中心的大屏上,跳動的數據流實時映射著每道工序的效能圖譜。
“二期現在已實現線上接待、原材料自動分揀、智能驗布、自動碼垛入庫;技術環節上,實現智能推版、打版。”產業園總經理趙品國向記者展示著企業智慧大腦,大屏上顯示著廠區各條生產線運作情況以及產出數據,“整廠自動化、數字化率達60%,相較過去,整體效率提升30%以上,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了我們的市場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數字化轉型并未造成“機器換人”的就業擠壓,相反,相較傳統流水線時期,計件工人收入還增長了30%。對于工廠的智能化蛻變,工齡3年的縫紉工文茂輝受益頗深。
“現在設備比較先進,縫制完成后,只需將半成品重新掛上傳送帶,設備便會自動分配至下道工序,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搬運和整理的時間,工位上的平板還能看到每天的工作成果。”文茂輝說,“比以前傳統的生產線好多了,每天比以前能多做1/3,這樣算下來工資也要高出很多。”
據介紹,該產業園通過構建“5G+行業互聯網”體系,以5G作為網絡底層,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將生產過程中的智能設備有機結合,實時打通企業數據大腦與底層設備,實現全要素數字化貫通。從設備聯網到生產可視化,從智能排產到精益管理,打造出覆蓋全流程的智慧工廠新模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趙品國說:“經過改革創新、數字化升級、管理提升,我們的產品越來越貼近消費者需求,滿足客戶預期,今年二期制衣廠的訂單已經超過500萬件,為滿足產能需求,將新增崗位700個,預計產值達2.5億元。”(胡麗 記者 李春梅 劉鳳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