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春第一會”——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2025年推進大會明確提出“要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今晚的《四川新聞聯播》對綿陽在產業建圈強鏈方面的工作進行點贊。報道如下:
新春伊始,多項綿陽造產品實現量產下線,爭當產業建圈強鏈“排頭兵”,綿陽以實干實效為新一年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近日,由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研發的“超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創新成果發布并量產下線,標志著在永磁材料研發和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鄭大偉:“目前我手里拿的這一款就是超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牌號是58SH,看這一塊小小的磁鋼已經完美地把這個2.7公斤的鐵板給吸起來了。”
據了解,該產品實現了超低稀土甩片微觀組織調控、氣流磨粉體形貌優化、高效擴散、超低雜質元素四大核心技術突破,在尖端醫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能夠讓手機變得更薄、更輕,讓無人機飛得更快、更遠。
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鄭大偉:“這款產品的磁性能,目前來講,是國內公開報道的一個最高性能,它的磁吸力會比常規的產品高大概5%到10%左右,同時它的使用溫度從100℃提高到了150℃。”
位于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永興鎮的巨星永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近年來,累計投入研發經費超億元。此次成功量產,不僅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體現,更是綿陽市加快做強國省級產業集群,推進先進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的生動實踐。
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浩:“在年初的時候,就將我們整個銷售計劃直接翻了一番,提升到15個億,這是基于我們對于自身的自信,整個產業鏈逐步展開,從而服務整個綿陽的磁性材料產業健康發展。”
而在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厚度僅0.3毫米的“飛龍”玻璃也正式下線。這款“王者熊貓”系列新品以“國內首款”“全國首家”的自主研發標識樹立起行業標桿,實現從“并跑”到“領跑”的質變跨越。
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余榮燦:“(抗跌落性能)從原來的1.5米提升到兩米,硬度比上一代已經提升了40%以上,檢測一下它的強度,我們可以看到玻璃表面非常完整,沒有絲毫的劃傷,它的全部性能現在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款“飛龍”玻璃由虹科技術研發團隊獨立自主開發完成,代表了中國在高端特種保護玻璃基礎應用領域的全新突破。0.3毫米的產品厚度,不僅折射出“綿陽造”的技術精度,更彰顯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創新高度。
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部長劉麗娟:“我們對現有生產線關鍵設備進行了提升改造,建成一條產業化生產線,預計2025年產量為100萬平方米,產值新增上億元,目前已經獲得超過3000萬元訂單。”
作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四川虹科主要從事電子玻璃研發、制造及銷售,批量供應華為、OPPO、小米等國內外知名智能終端,國內市場份額約26%,居全球第二、全國第一。2024年實現產值12.4億元,同比增長22.5%。
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曾濤:“我們將持續深耕電子玻璃行業,加大創新投入,未來三年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6%,持續加強產品性能提升,打造國際領先的新一代熊貓玻璃,促進新型顯示產業建圈強鏈,助力綿陽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
(涪江觀察記者 劉曾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