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春節的序曲悄然響起,中國(綿陽)科技城的大街小巷已裝扮得紅紅火火。2025年1月18日,“學習強國”綿陽學習平臺迎來上線一周年。
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一年來,“學習強國”綿陽學習平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科學理論學習陣地、思想文化聚合平臺、科學知識傳播高地、人民群眾精神家園”的重要作用。
“學習強國”綿陽學習平臺還積極參與“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特色策劃、聯合報道、主題征文及線下活動。聯合開展“學習強國”省市學習平臺采訪團走進綿陽北川石椅村、“理響巴蜀”進基層百場巡回宣講活動,和“我和我的家鄉”“一路游 一路拍”等主題征文征集活動。
一年來,“學習強國”綿陽學習平臺簽發上線稿量超過4500條,被“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采用超過1300條,“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采用超過290條。綿陽學習平臺全年累計閱讀量近1億次。
深耕本土內容。一年來,綿陽學習平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視頻連線看望慰問綿陽北川石椅村干部群眾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今日綿陽”“中國科技城”“成渝副中心”“涪江講堂”“富樂之鄉”“熊貓視界”等一級欄目,立足地方特色深耕內容。以文字、圖片、海報、音頻、視頻等形式,充分展現綿陽“科技立市”“產業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生態美市”,“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生動實踐。
聚焦主題主線。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綿陽學習平臺開設了《向總書記報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拼出發展新氣象》《發展新質生產力》《第十二屆科博會》《中國農民豐收節》《綿陽文化三推》等專題專欄21個,展現綿陽各地“拼經濟、搞建設”的火熱場景,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堅持策劃創新。綿陽學習平臺全力推進策劃創新,推出一批專欄。比如,2024年春節前策劃推出《尋龍記》,挖掘展示綿陽非遺、文物里的龍文化;3月策劃推出《綿陽“鋒”范》,宣傳綿陽道德模范,傳播正能量;4月策劃推出《綿州“飛花令”》,展示各縣(市、區)的春花春景,助推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5月推出《我的學習故事》專欄,營造真學真懂有收獲的良好學習氛圍;6月推出《“青”愛的綿陽》,關注青年學子“行走的思政課”;7月推出《綿延·傳承》,關注古蜀道上翠云廊綿陽梓潼段萬株古柏的保護,展現“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的現實傳承;9月推出《師說 桃李春風40年》深情致敬耕耘講臺的人民教師群體;11月推出《第十二屆科博會》,深度展現中國(綿陽)科技城的科創引領、新質轉化和開放合作成效;2025年1月推出《樂享綿州 歡喜過年》《拼出發展新氣象》……
合力打造精品。綿陽學習平臺與綿陽市新聞傳媒中心和各區縣融媒體中心以及各部門緊密協作,精心整合資源,推出專題紀錄片《綿陽:探秘熊貓家園》系列,被全國平臺采用9條;推送的“功夫動漫·講好中國故事”系列——《少年禹傳奇·第一季》(共26集)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收錄在“學前幼教”頻道,將大禹文化傳播推上新高度;推出9期《了不起的非遺》視頻、7期《一路游 一路拍》視頻,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相關專欄和頻道采用。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主辦的“我和我的家鄉”主題征文活動中,綿陽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稿,書寫家鄉獨特的風土人情、文化傳承和發展愿景,共有5篇征文被全國平臺采用。“我正在讀的一本書”主題征文,綿陽1件作品獲全國一等獎、2件作品獲全國二等獎、1件作品獲全國三等獎。
提升傳播效果。在綿陽學習平臺推送的優質信息中,出現了一大批傳播效果好的作品。閱讀量(播放量)超過100萬的作品有17條,其中,《蜀工蜀藝 北川千年茶道》播放量超過210萬,《綿陽安州:東風夜放花千樹》播放量超過180萬,《綿陽平武:紅外相機記錄到野生“滾滾”交配影像》《“高山隱士”血雉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等優質稿件播放量超過100萬;閱讀量10萬+的作品逾140條,如:《天青苑川劇團“老戲”唱出“新花樣”》《向陽:把論文寫在山坡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等。
結合家門口的“文化三推”活動,綿陽學習平臺探索有效的推廣形式,在廣場上組織“挑戰答題”贏獎品等活動,吸引市民現場下載使用“學習強國”,進一步提升“學習強國”的知曉率、覆蓋率、使用率,涵養好學、樂學氛圍。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站在一周年的新起點,綿陽學習平臺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講好綿陽故事、傳播綿陽聲音、展示綿陽形象,展現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為奮力繪就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綿陽圖景貢獻力量。
作者:劉益 牟廷蓉
制圖: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