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鶴鎮"仙鶴糧倉"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種植戶們正在進行秧苗移栽工作。
綿陽新聞網訊 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關鍵時期,在游仙區仙鶴鎮,廣大種植戶紛紛趁著晴好天氣,搶抓農時,有序開展水稻育秧工作,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4月20日,恰逢谷雨節氣,記者在仙鶴鎮“仙鶴糧倉”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一處育秧田里看到,40名工人協作配合,進行著除草、拉線、運盤、擺盤、覆膜等工作,短短3個小時,就完成1.7萬盤秧苗移栽工作。
“今年共計繁育水稻種子5000余斤,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園區水稻種植大戶楊彩利說,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動員下,這是他開展秧盤育秧的第二年。相較傳統的育秧方式,秧盤育秧具有秧苗壯、不傷根等特點,在大大提高秧苗成活率的同時,極大降低了種植戶的育秧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率。
據了解,仙鶴鎮除了加強“軟”實力,積極向水稻種植戶推廣科學種植模式外,“硬件”上更是措施不斷——近年來,仙鶴鎮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頭等大事,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按照“黨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思路,深入實施改水、改路、改土、改種和農業機械化為一體的“四改一化”建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何為“四改一化”建設?具體而言,“改水”即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整治各類型溝渠144公里,新建改造提灌站8座、塘堰116口,全面提升園區蓄水、輸水、提水、管護能力;
“改路”即在現有道路基礎上,優化園區機耕路、生產路布局,構建便捷高效的田間道路體系;
“改土”即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和水平,建成1.2萬畝高標準農田,園區農田宜機化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改種”即積極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模式,從選種、育秧、技術培訓以及農機、農化等方面,為廣大種植戶提供標準化服務,園區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
“農業機械化”即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專業化,實現從傳統農業到智慧現代農業的轉變,園區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
截至目前,仙鶴鎮“仙鶴糧倉”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共培育出國家級專業合作社1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家庭農場53家,打造“鄉戶”米業、“小榨濃香”“守心谷”等多個知名品牌,年銷售糧油產品5900萬元,“仙鶴糧倉”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于今年2月被評定為四川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嚴光濤記者周鈺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