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京津冀攜手粵港澳首發“京鐵樂游”銀發旅游列車;同日,黑龍江開行今年首趟“銀發專列”;3月14日,云南開行今年首趟“銀發專列”;3月9日,山東首趟“齊魯之星”銀發旅游專列啟程……自今年1月份《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以來,一列列滿載銀發群體的旅游專列啟程,掀起銀發旅游熱潮。
“銀發旅游列車通過打通‘出行—消費—服務’鏈條,正推動老齡產業從單一康養向多元文旅升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記者表示,銀發旅游列車助力廣大老年人走出家門開展休閑健康活動,能夠促進銀發經濟、文旅產業等發展,拓展地方經濟發展的空間。
銀發旅游
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近年來,老年旅客已經成為鐵路旅游列車市場的主要客群。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鐵集團組織開行的旅游列車共運送游客超100萬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
銀發旅游列車是主要針對老年客戶開發、滿足老年客戶特定需求、以老年客戶為主要群體開行的旅游列車。《行動計劃》圍繞增加銀發旅游列車服務供給、強化適老化設施保障、提升銀發旅游列車服務水平、優化銀發旅游列車發展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且有力的措施。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銀發旅游列車陸續開行,為銀發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其為老年人提供了更豐富的休閑選擇和老有所樂的新渠道;另一方面,其帶動了區域消費,拉動了地方在旅游服務方面的精細化產業升級,對銀發經濟正循環發展、“銀發友好”消費生態的構建等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鐵路投資集團、中國旅行社協會鐵道旅游分會秘書長曾輝表示,春運后,我國銀發旅游列車進入運營旺季。由于老年群體偏好錯峰出行,氣候轉暖疊加鐵路運力釋放,需求顯著增長,市場持續升溫。
銀發群體旅游規模的增長,也促進了各地住宿產業的升級。多地將“民宿”與“康養”相融合,不僅將房間做了適老化改造,還為老年游客專門置備了床頭呼叫器、紅外線監測器、芯片被子等。業內人士認為,銀發旅游正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有效促進住宿、餐飲、農副產品、特色文創等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
“針對銀發群體,旅游區應適度開發更適合老年群體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操作友好的無障礙基礎設施、老年友好型交通工具和舒適的公共環境等;同時,提升旅游區服務人員素質,也要備好便捷的醫療服務。”吳丹說。
“銀發旅游列車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和創新,以旅游為主線帶動其他老年消費,從而帶動整體消費擴容提升。”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依群告訴記者。
發力銀發經濟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在劉向東看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積極發展銀發經濟,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事關人民福祉和國家發展全局。
張依群表示,在當前推進經濟轉型和促進消費的大環境下,銀發經濟已經發展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拉動消費的主力,重視和激發銀發經濟潛能至關重要。
消費升級的浪潮也席卷至銀發經濟。近年來,老年人的品質型消費持續呈現規模擴大化、需求品質化、種類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有力拉動了相關新興領域市場規模快速擴容。
2024年12月份發布的《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約占GDP的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10%。其中,養老服務業、老年用品消費、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銀發相關產業,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當前銀發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老年旅游只是銀發經濟的一個開端,釋放的是老年生活品質提高的積極信號,實現了老年生活消費空間和場景的拓展,為形成銀發經濟發展生態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張依群說。
劉向東認為,下一步要緊緊圍繞老年人多樣化需求,著力構建“銀發友好”的消費生態。持續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消費升級需求,培育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老、抗衰老服務、養老金融、文化旅游、適老化改造等潛力產業,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在政策監管方面,劉向東建議,強化對發展銀發經濟的要素保障,增加對土地、用房、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投入,營造良好的銀發經濟發展環境,引導更多資金、人才等投資和投身銀發經濟。另外,需優化市場環境,規范智能化產品和服務中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動,依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不被侵害。(記者孟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