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化層疊式蛋雞籠
□楊芳 記者 李春梅 文/圖
深冬時節,記者走進綿陽肆鑫合裕養殖公司養雞場。養雞場位于三臺老馬鎮望江村一座小山的山頂,四周樹木茂密,山丘連綿起伏,兩棟白色的雞舍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雞舍里,一排排標準化層疊式蛋雞籠整齊排列著,隨著全自動化飼養系統啟動,飼料均勻地撒在食槽內,成千上萬只蛋雞競相啄食,不時有雞蛋滾進食槽下方的收蛋槽內。
養雞場負責人楊利華在一臺大型智能控制系統前按下飼料投送鍵喂雞,她向記者介紹:“現在蛋雞像是‘住別墅’一樣。養雞場有兩棟標準化雞舍,實現上料、上水、換氣、照明等全自動化操作,只需要按下開關,一個人輕輕松松就能養5萬只雞。”
智能控制系統是養雞場的核心。通過雞舍內部的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系統能夠實時接收雞舍內的溫度、濕度等關鍵數據,從而自動調整雞舍環境,避免溫差大導致雞群病死現象。同時,通過定時定量科學喂養,蛋雞吃上了“營養餐”,既保證了蛋雞健康生長,又保證了雞蛋品質。
“每天可撿4萬多枚蛋,銷往成都、重慶、綿陽、德陽等地,不愁銷、不滯留,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順著楊利華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雞舍的盡頭,全自動雞蛋傳送器不時運作,一枚枚新鮮雞蛋像“坐電梯”一樣被運送到包裝車間。
車間內,幾名工人正忙著把雞蛋分揀、裝箱。“現在養雞都不用費好多體力了,我們在這兒輕輕松松一個月掙三四千塊錢。”工人楊茂勝手腳麻利地分裝著雞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記者了解到,這座養雞場還配備了智慧化糞污處理系統,通過先進的生物技術把糞污轉化為有機肥料,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零污染。
智慧養雞場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帶動了老馬鎮畜禽特色養殖產業的轉型升級。“針對畜禽特色養殖產業,我們從養殖選址到設備安裝,以及畜禽品種的引進、產品銷售、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均派專人進行協助指導,讓其能夠安心辦企業、放心搞經營。”老馬鎮畜牧站副站長陳輝介紹。
近年來,三臺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以大數據、智能化為現代農業賦能,在生豬、漁業、畜禽、麥冬等特色產業構建起“智慧養殖+種植”的循環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促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