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桂梅老師》作為大戲東望·全國話劇展演季邀請劇目近日亮相首都劇場,“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感人至深的故事搬上舞臺,讓許多觀眾潸然淚下。對于擅長喜劇創作的編劇王寶社來說,這是一次特殊的創作,他接受記者采訪講述了該劇創作的幕后故事。
話劇《桂梅老師》用“往事重演”的現代戲劇形式展開,以張桂梅老師堅守麗江華坪縣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建立兒童之家,推動創建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多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的實例為故事主線,塑造出一個可信、可愛、可敬、可學的英模人物。
編劇王寶社曾創作許多優秀喜劇作品,很多人都奇怪他為什么會選擇創作這樣一部作品?王寶社透露,這個作品的種子早在13年前就埋下。在張桂梅老師并不為大眾熟知的2008年,王寶社受邀為云南電視臺的一臺晚會創作幾個語言類節目,其中就有短劇《桂梅老師》。節目播出后非常受歡迎,當時桂梅老師也到現場和觀眾互動。導演還告訴他一個非常“扎心”的故事。桂梅老師當時在電視臺提前走臺后,沒什么事兒就出去了,過了一會兒昆明火車站的警察給導演打電話,問他認不認識桂梅老師。原來,桂梅老師在火車站拉起大橫幅為剛剛建立的華坪女高募捐,結果被當成了騙子。
這件事情在王寶社心里扎下了根,后來桂梅老師來北京開會,他請她吃飯時問起了這件事,“我問她,警察趕你得多難受,結果她說‘沒事兒,習慣了’,她這個‘沒事兒’讓我心里徹底‘有事兒了’,我就想早晚我得為她寫一個大型話劇。”王寶社說,當云南省話劇院找到他寫這部戲時,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放下所有事情直奔華坪去采訪,“我跟她交往12年了,積攢了那么多故事,很快就可以開工了。”
熟悉歸熟悉,但真要寫起來并不容易,“英模難寫,活著的英模更難寫,成為網紅級的英模,那就太難寫了。”王寶社說,他最大的顧慮是,千萬不能因為感動,寫著寫著就把桂梅老師推到云彩上去了。他首先要求自己,要先看到英模和大家一樣的地方,再找到英模性格色彩使人物立體化,然后找到英模在哪個生命節點上觸發了她一生的追求。
最終,王寶社選擇了桂梅老師在華坪女高任教獲得“十大女杰”榮譽、擔任孤兒院院長、建立華坪女子高中免費中學三件事。桂梅老師常說“要讓愛良性循環”,而王寶社則希望觀眾能通過這部劇感受到她的愛,在人群當中春風化雨般傳遞,“偉大的悲憫心、同情心、感人心、回報他人的心是她的性格底色,在她的性格底色上可以看到歷朝歷代中國優秀女性、優秀母親的特征,這個性格特征一旦表現出來,就不會套路化、同質化了。”記者 牛春梅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