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動綠色化、規模化、科技化發展——
安州加快建設優質糧油“金牌”園區
高產優質新品種同田對比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走進安州區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撲面而來的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強勁氣息——放眼望去,接連成片的塊塊油菜田整齊劃一;“四新”集成技術示范基地內,連排豎起的百余個油菜品種標牌為田間增添了一道別樣風景。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作為丘區傳統產糧重地的安州,正通過實施綠色化、規?;?、科技化,加快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致力將優質糧油打造為安州的“金字招牌”。
當前雖是農閑時節,但農技人員李斌還是三天兩頭來到秀水鎮天竺村的“四新”集成技術示范基地,指導村民規范打藥、育苗?;乩铮齼蓛傻拇迕裾χ?、給剛下種的油菜籽打上生根抗寒劑。“現在是冬管期,我們要做好安全越冬的準備。”李斌說。
示范基地內,“德油雜12”“龍庭100”“春喜1402”等高產優質新品種各占五分地,一字排開進行同田對比試驗。“我們與省、市農科院開展院園合作,成立水稻和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新團隊。建成‘四新’集成技術示范基地500畝,開展水稻機械直播、機械化插秧、測深施肥、有機肥效對比等,以篩選出高產、優質、高抗的水稻新品種,形成一套糧油綠色高質高效集成技術。”安州區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園區發展股股長劉鷹介紹。
龍騰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是位于園區的一家全國示范社,當下剛收割完水稻,現代化農業社會化服務超市里,140臺套機械裝備有序排開。村民李平安等正在進行裝載機等機械的檢修、保養。合作社副監事長張怡介紹,合作社主要服務于花荄、黃土、秀水等片區,一年服務面積約3.8萬畝。該合作社不僅是服務主體,還是經營實體,他們流轉了1700余畝農田,開展機械化耕種示范。
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既要看規模、看效益,更要看能否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作為一個“年輕”的現代農業園區,安州區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大力推廣“園區+農戶”“園區+公司+農戶”等合作模式,構建聯農帶農長效機制。2020年,園區農戶土地流轉收入460萬元,帶動就業3000余人,實現勞務收入1100余萬元,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0元。秀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里,農民有穩定的集體分紅收入、入股分紅收入、勞務收入、流轉收入。”
園區核心區覆蓋秀水、塔水2個鄉鎮6個村,有7600余戶1.9萬余人,耕地面積達2.2萬余畝,有各類經營主體59家。園區先后入選國家水稻、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全國農藥化肥“雙減”示范基地和四川“天府菜油”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創建市五星級園區,2020年獲評省三星級園區。目前,園區正全力爭創省四星級園區。(張敏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安崢 文/圖)
“三個一流”樹標桿全市上下在行動“碼”上看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