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綿陽縣域經濟發展“年度榜單”出爐了——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關于表揚2020年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2020年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予以通報表揚。根據結果,涪城區、游仙區、三臺縣、鹽亭縣、北川羌族自治縣五地榜上有名。
這份名單到底是怎么評出來的?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
怎樣考核排名?
評比離不開評分考核。
2020年綿陽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名單是根據評分得來,評分依據是《綿陽市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2020年縣(市、區)縣域經濟發展考核指標任務》。
目前,綿陽一共9個區市縣,但是,并非拉通考核排名,而是結合行政區劃特點,劃分為三大類區分類考核。
如何劃分呢?全市9個縣(市、區),劃分為城市主城區和重點開發區縣(4個:涪城區、游仙區、安州區、江油市)、農產品主產區縣(3個:三臺縣、鹽亭縣、梓潼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縣(2個: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三個類區。
考核指標是啥?
市發改委根據各縣(市、區)發展基礎和主體功能定位,分類區差異化設置縣域經濟發展考核指標體系,提出目標任務分解方案,按程序送審后,由市委督促檢查暨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達縣(市、區)。
具體考核地區生產總值、產業培育、城鄉建設攻堅、改革開放、民營經濟、生態環境、社會民生。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分類考核主要是促進縣域經濟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稟賦,防止同質化競爭。
結果如何產生?
縣域經濟發展實行百分制考核。由基本分值、特別加扣分組成。其中,就基本分值來說,達到具體任務數的計基本分,未達到的或超過的,按實際完成比例計分。
值得一提的是,縣域經濟發展考核還實行特別加扣分制度,按照“鼓勵進位、鞭策退位”的原則,以各縣(市、區)GDP在全省類區排位升降情況而定,上升位次加分,下降位次則扣分。
例如,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在全省類區排名前10位的,每上升一個位次給予5分的特別加分,保持的給予4分的特別加分;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在全省類區排名每下降一個位次扣3分。
前一年度的縣域經濟發展優勝名單,為何遲至來年下半年才公布?
據了解,前一年度總分得出的基本流程為:各縣(市、區)、市級有關部門于每年4月前將上一年度的考核指標完成和打分情況報送市發改委。由市發改委會同市委目標績效辦審核考核評價資料和匯總分數,并提出考核結果和獎勵方案報市委、市政府審定。此外,今年由于進行第七次人口普查,影響了總分確定時間。
除了通報表揚,當然也要有所獎勵。按照《考核辦法》規定,對“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給予表揚,并按照每個類區第一名獎勵200萬元、第二名獎勵100萬元的標準給予工作經費獎勵。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靈越)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