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綿陽青石路涪江大橋施工現場,隨著最后一塊拱肋封板安裝焊接完成,大橋主橋結構受力體系實現成功轉換,標志著這一市級重點工程主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引橋上部結構施工和道路路基回填。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目前大橋引橋主體結構已完成80%,接下來將進入橋梁附屬結構及橋面鋪裝、交安、綠化、照明等工程。
該橋為梁拱組合橋,主橋總長380米,鋼結構總重量約1.1萬噸。大橋安裝先在岸邊總拼后實施頂推過江,最后進行鋼箱梁拱架安裝。主橋拱架空間層次豐富,造型設計新穎,猶如在“時空之隧”中穿梭,體現了綿陽作為科技城不斷探求未知世界、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位于綿陽市城北片區的青石路涪江大橋全長約1.4公里,東接游仙區石馬鎮科學城大道,西接涪城區青義鎮綿江路,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三跨連續變截面鋼箱梁建造,標準梁面寬度42米,最大梁面寬度52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網狀剛性吊桿三跨拱梁組合體系橋,也是目前國內采用頂推施工的最大變截面鋼箱梁拱橋。
大橋空間網架由62塊拱肋、364根吊桿和150根風撐共計576個構件組合而成。梁拱之間以網格吊桿相連接,拱肋之間采用網狀風撐連接,工廠制造與現場安裝難度大,好似給“鋼鐵積木”做定形縫合手術。
該橋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雙向六車道。建成后,綿陽城市北部片區路網和交通空間將形成一個完整的跨江整體,涪江兩岸青義和石馬片區的往來出行將更便捷。
(趙丞 譚凱 涪江觀察記者 蘭建春 朱博文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