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制鍋爐、自動化清洗機、烘干機等設備呈流水線式布局,工人們將成袋的玉米粒投放進加熱鍋爐中,隨著設備運轉的轟鳴聲,從生玉米粒到烘干的熟玉米粒,整個加工過程一目了然......這是3月26日記者在位于游仙區忠興鎮的綿陽紫東食品有限公司煮制車間看到的場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與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食品加工行業的智能化改造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綿陽紫東食品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爆米花生產的企業,設備“智”變,正在讓企業“炸”出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記者了解到,煮制鍋爐作為車間的核心部分,也是企業最新智改的部分。“現在這款微壓蒸煮機,采用先進的微壓加熱技術,在短時間內將水溫加熱至沸騰狀態后,還能確保熱量均勻分布,在縮短加熱時間的同時,還能讓玉米受熱均勻,提高產品質量。”公司副總經理劉丁瑞介紹,“此外,我們還配有先進的控制系統,如電子數顯溫控儀、可編程控制器等,可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火力,實現精準控溫,同時,還能一鍵式自動化烹飪,減少人工干預。”
與之前的導熱油蒸鍋相比,微壓蒸煮機的效率有了極大提升——一口導熱油蒸鍋一天可加工0.5噸,車間共計20口導熱油蒸鍋,一天僅能加工10噸。而現在,4臺微壓蒸煮機就能夠加工50噸。
提升效率,僅僅是該設備的優點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節能降耗、提升品質的作用。
“通過技改,我們整個煮制車間全部采用了直燃式燃氣系統,節能、減排均達到20%,達到了預期效果。此外,我們的品質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酥脆度更高,口感也更細膩。”劉丁瑞告訴記者。
除了煮制環節,烘干環節也是一大重點,更新的烘干設備,采用直燃式烘干,使用天然氣清潔能源,相比導熱油烘干機,不僅能提升烘干效率,還能實現節能減排。
記者了解到,煮制完成后,玉米會被運往下一個車間,之后再進行膨化、調味、包裝,最后投入市場。
據悉,紫東食品自去年12月便完成了煮制車間的改造,后續經過調試,現已完全投入使用。“煮制車間完成技改后,我們整個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從原先的60%提升到90%,所需的勞動力減少了一半,整體效率提高了4倍,而成本卻節約了20%。”劉丁瑞表示。
設備“智”變,讓企業的產值實現了突破性增長。當前,該企業生產的爆米花零食已經遠銷北上廣等國內城市,以及日本、韓國、敘利亞等海外國家。
“目前我們的月產值在3400多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到了40%以上。”劉丁瑞表示,“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后端裝卸部分加大智能化、自動化改造,爭取早日實現整體自動化程度100%,從而減少勞動力的強度和勞動人數的用量。此外,我們還將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組建自己的出口營銷團隊,將依賴第三方公司的出口業務逐步收歸自主管理,進一步擴大海外知名度,推動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拓展。”
(李靜潔 羅端 涪江觀察記者 周鈺 李媛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