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祛痣膏點臉上的痣,不料面部被腐蝕留疤。蔣先生沒想到,這款花費60元不到的祛痣膏成為他心里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在和商家多次交涉依舊沒能得到滿意答復后,他只得一紙訴狀起訴到了法院。近日,安州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因“美麗”引發的消費糾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蔣先生也不例外。然而因臉上大大小小的黑痣讓他有些不自信,于是他在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購物平臺上,購買了某某商貿商行售賣的點痣膏,該點痣膏對外宣稱“涂抹后便能除痣”。
買回來后,蔣先生按照說明書開始用了幾天,起初感覺皮膚略有刺激感,由于黑色的痣出現了結痂,便認為黑痣結痂后脫落就沒有大問題,也就沒有管它。不久后黑痂脫落了,脫痂的地方明顯泛紅,想著過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膚色,他也沒在意。然而,兩個月后,他發現自己鼻梁、臉部涂抹藥膏的多處位置都留下了不少疤點。蔣先生急了,立即前往醫院就醫,病情證明書載明:面部自行使用祛痣產品,引發炎癥色素沉著形成疤痕。
說好的痣沒有去掉,反而還留下了疤痕,蔣先生立即找到商家討要說法。雖然商貿商行對該訂單予以退款,但關于相關損害賠償多卻遲遲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答復。一氣之下,蔣先生起訴到了安州區法院,要求某某商貿商行、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賠付治療費、誤工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共計1萬余元,并承擔相關訴訟費用。
安州區法院審理認為,蔣先生購買的是某某商貿商行的商品,該商貿商行雖是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平臺的經營者,但蔣先生與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并非案涉買賣合同相對方,不存在網絡購物合同關系。而某某商貿商行作為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購物平臺上的經營者,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某某商貿商行形成的是信息網絡買賣合同關系,且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對店鋪的經營者的身份、地址、聯系方式等真實信息進行了核驗,在店鋪首頁予以公示供消費者查驗,已盡到相應法律義務。
某某商貿商行在購物平臺對點痣膏進行虛假宣傳,存在欺詐行為,應當對原告使用點痣膏產生的損失費用承擔賠償責任。蔣先生提出賠償后續醫療費的請求,因其未提供充分的證據予以證實,法院不予支持。最終,經過認定,法院判決某某商貿商行向蔣先生支付賠償款2500余元,駁回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
消費者網購醫療美容類產品時需謹慎甄別宣傳內容,避免輕信獨家秘方、包治、根除等夸大功效的表述。應優先選擇資質齊全的正規平臺和商家,下單前核實商品詳情、用戶評價及商家資質,必要時要求提供產品安全證明。
若因使用產品引發人身損害,應及時就醫并保存醫療記錄、費用憑證、商品頁面截圖及溝通記錄等證據,避免因舉證不足導致合理訴求無法支持。
對于后續治療費、誤工費等賠償主張,需提供充分證據,否則可能面臨法院部分駁回風險。同時,商家應嚴守誠信經營底線,不得以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否則需依法承擔退賠、醫療費等實際損失。
(于暢 涪江觀察記者 鄧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