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6%,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0%……國家統計局3月17日發布的多項數據顯示,積極因素正累積增多,例如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宏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市場預期和信心改善等,開年以來經濟發展態勢向新向好。
業內人士認為,在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和各方努力之下,年初宏觀經濟保持較強增長動能,主要指標增速穩中有升,從全年情況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具有較多有利條件。
主要指標穩中有升
“今年前兩個月,生產供給穩定增長、消費投資穩中有升,主要指標增速多數快于上年全年,為一季度經濟開局奠定了較好基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從生產指標來看,今年以來,工業生產整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9%,比上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87.8%。“這個工業增速是在去年同期1至2月增速較高的條件下實現的,也體現了中國工業的強大韌性。”付凌暉表示。
與此同時,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
從需求指標來看,1至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9個百分點?;A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6%,比上年全年加快了1.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7%,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長。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6.2%、21.8%、11.7%、10.9%。
“消費持續回升主要源于前期政策持續生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額度提高、范圍擴大、節奏靠前,相關消費品消費明顯上升;資本市場持續回暖,春節以來開啟的科技板塊行情,帶動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增加,也有利于推高消費。”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年初兩個月內需發力,帶動宏觀經濟供需兩端全面提速,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
在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的同時,發展態勢也向新向好。這主要體現在,綜合前兩個月情況來看,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新興產業較快增長,數字經濟活力不斷釋放。
今年1至2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比上年全年加快0.2個百分點。從產品看,1至2月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分別增長27%、19.6%。國產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電子、汽車等重點工業領域規?;瘧眉涌?。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向好。從行業來看,前兩個月,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9.3%。從產品來看,3D打印設備、虛擬現實設備等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0.2%、37.7%。
——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綠色轉型扎實推進。
1至2月,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7.7%和37.5%,繼續保持較高增長;規模以上工業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新質生產力情況來看,各方面加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促進了新動能快速成長和綠色產業蓬勃發展。”付凌暉說。
一季度經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付凌暉表示,從經濟運行情況看,宏觀政策“組合拳”發力顯效,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社會預期信心提振,這些為實現全年預期經濟增長目標開了好頭。
“總的來看,1至2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增速穩中有升,新動能培育壯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這是在外部不利影響加深、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條件下實現的,應該說非常不容易,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付凌暉說。
展望未來,各方聚焦重點任務,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也將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更多支撐。
羅志恒表示,全方位擴大需求是今年各項任務的頭等大事,《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已對外發布。從全年看,今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適度寬松,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協同性更強,將進一步提升消費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今年促消費政策空間很大。”王青預計,在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同時,各地還將推出一些“自選動作”。此外,今年貨幣政策也可能創新推出促消費專項政策工具,定向支持消費貸。
付凌暉說,盡管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但是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宏觀政策“組合拳”繼續發力顯效,一季度經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記者 韋夏怡 張莫)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