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財經
“讀懂人才”成為科技金融突破口
发稿时间:2025-03-13 10:25   来源: 經濟日報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今年年初,以浙江省杭州市“六小龍”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企業引發關注。經濟日報記者日前赴浙江調研發現,除了“六小龍”,這里還有很多科技型企業正在萌芽、成長。作為融資服務方,金融機構正在“讀懂人才”,讓人才指標成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手段,破解抵押物不足困境,幫助企業變“人力”為“實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金融機構聚焦“軟信息”

  在杭州市濱江區的聚光中心,記者見到被合作伙伴稱為“向博”的向建平博士,他是杭州脈流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擁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談及自己公司的技術,向建平如數家珍。“你看這個血管的影像,通過我們的臨床數據與深度學習模型,不僅能看出哪里缺血,還能算出需要多少血流量,進一步判斷怎樣治療,比如放不放支架,放幾個支架才能讓血流回到正常值。”向建平說,此前,完成這類識別需要用一根壓力導絲介入人體,耗時約30分鐘,相較之下,通過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診療系統,不僅無需導絲介入、實現無創損傷,還能將識別時長縮短至5分鐘以內。

  談及人才、技術與企業發展等問題,向建平認為,企業發展有3個核心要素。一是人才與技術,這也是企業獲得外部融資的一個重要條件;二是技術的應用前景,即該技術的市場需求有多大;三是技術能否市場化,也就是技術能否轉變為產品、產品能否轉變為商品,能否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三方面相輔相成,歸根到底都要靠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向建平說,目前該公司研發人員占總人數的比例高達50%,多數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及以上,公司已取得全球21個醫療器械注冊證,多款產品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人才資源也為企業帶來了融資紅利。據介紹,在成立初期,杭州脈流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多輪股權融資,隨著企業穩步發展,以銀行信貸為代表的債務融資陸續跟進。近期,浙商銀行杭州江南科創支行已為企業授信3000萬元純信用貸款,無需抵押擔保,并為企業引薦了券商和投資機構,幫助企業尋求更多發展機遇。

  記者調研發現,在人才富集的杭州市,多家金融機構已形成一個共識——人才是科技金融的底座,是科技金融的突破口。長期以來,按照傳統的信用評級模式,人才并不能作為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作出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因為相較于抵押物以及穩定的現金流,人才以及由人才創造出來的各類技術都屬于“軟信息”,較難為企業增信。如何將科技型企業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融資優勢,成為科技金融服務的必答題。

  變“人力”為“實力”

  如何破解傳統信用評級標準中的人才技術缺位、幫助科技型企業變“人力”為“實力”?目前多家金融機構轉變思路、多維度挖掘企業的信用信息、創設專屬信用評級體系,用更契合科技型企業特征的專屬試卷來測試這類“特長生”,而非用一套標準試卷來一刀切。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找到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底層邏輯,一要看人才,二要看技術,通過一套專屬的評級模型,將這些軟信息轉變為能夠為企業增信的硬指標。”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李林說。比如,怎么看人才?既要看創始人的學科背景、技能證書、從業經歷等,也要看整個團隊的綜合實力。再如,怎么看技術?分析專利是一條有效路徑,但由于不同專利的科技含量差別較大,因此在企業信用評級的過程中,發明專利的重要性要強于實用新型專利。

  看準人才、看懂技術,關鍵要深入理解細分行業,這對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增強對各個科技行業的投資研究能力,銀行必須做到‘了解你的客戶’,只有跟企業充分交流,才能深入了解行業,爭取做精做專。”李林說,金融機構也要優化內部人才結構。“近幾年招聘員工時,除了經濟金融類人才,我們也重點關注理工類人才,他們入職后上手較快、扎得較深,有助于金融機構更精準地作出決策。”

  經過長期探索,人才與金融機構已形成“雙向奔赴、互利共贏”的良性互動。向建平告訴記者,他已于去年被浙商銀行聘請為“科技金融特聘專家”,主要職責是幫助銀行分析擬授信企業的專利價值、應用前景、行業運行邏輯等,與此同時,他還將自己所在的生物醫藥聯盟中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推薦給銀行,促進銀企對接,實現互利共贏。

  提供長期陪伴式服務

  “企業有的時候缺錢,有的時候缺資源,因此,金融機構要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方式去支持它,一直在企業身邊,為企業提供長期的陪伴式服務。”李林認為。

  在企業的初創期,銀行可以為創始人提供基于人才屬性的流動資金貸款;隨著企業穩步發展,各類股權投資陸續介入,銀行可為企業發放“科創銀投貸”,實現投貸聯動;當企業缺少資源時,銀行可充分發揮自身的平臺優勢,整合供應鏈、投資機構、券商、律師等外部合作方,為企業在拓展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提供多維度支持。近3年來,浙商銀行已陪伴超100家企業實現A股上市。

  為了優化陪伴式服務,浙江省臺州市開始構建“全行業發力、全主體對接、全周期覆蓋、全需求響應”的技能人才綜合金融服務體系。2024年1月,臺州金融監管分局聯合臺州市人社局等部門,在浙江省率先制定《臺州技能人才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經過一年的實踐與探索,目前全市已設立“人才服務支行”28家,截至2024年12月末,“臺富·技能貸”已為全市技能人才、技能創富型企業提供授信400億元,貸款余額194億元,服務企業179家,服務技能人才近86萬名。

  何為技能人才綜合金融服務?“我們推動金融機構在100多個產業園區、1000多家技能創富型企業、人才招聘會等技能人才集聚的區域設立金融服務點,配置伙伴銀行(保險)專業服務團隊,監測需求、對接服務,零距離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臺州金融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設立綜合服務網點,將綜合金融服務、一站式政務服務集納起來,進駐人才、培訓技藝、展銷產品、交流信息、咨詢政策、提供政務服務與金融支持等,把技能變成資產,把作品變成產品。

  “我們還推動金融機構結合技術等級、職稱、榮譽等軟信息,建立與技能等級相匹配的梯度式金融扶持機制,分層、分類給予減息、降費、提額、延期等政策支持。”上述負責人說,部分銀行對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臺州星級技師等群體給予了梯度式提額、減息等支持,利率最高比同類產品優惠超過250個基點。

  通過上述措施,市場更容易形成“尊重人才”“以技術為榮”的氛圍。目前,臺州金融監管分局已組織金融機構開展“送政策入企、送產品入廠、送服務入戶”等系列活動,累計開展政策宣傳690余場,多家金融機構相繼設立技能人才服務專窗,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人才、形成集聚效應。(記者 郭子源)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