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涪城
【涪城】耕耘春天里 繪出好“豐”景
发稿时间:2025-03-11 08:49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公布。文件提出,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涪城區高標準農田

  玉楊豐片區進水口

  三清觀村盤活閑置房屋

  春回大地,春耕正當時。

  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公布。文件提出,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春到田間,政策照進實踐。涪城區積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搶抓農時開展春耕備耕,穩面積、提單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努力為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打下良好基礎。

  廣袤田野上,處處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深翻機、旋耕機、播種機來回穿梭,一幅熱火朝天、熱鬧耕耘的畫卷在涪城大地鋪展開來,播種著豐收的希望。

  □記者 尹秦 文/圖

  “春忙”不負好時光

  位于涪城區楊家鎮600余畝的麥田里,伴著淅淅瀝瀝的春雨,種糧大戶李道榮正在查看小麥長勢情況。“這些小麥比去年長勢還好。”李道榮滿懷憧憬,“希望今年的作物還能繼續實現高產。”

  在政策“紅利”下,李道榮也有了新嘗試。在省農業農村廳通報的2024年全省“天府糧倉·百縣千片”高產競賽結果中,來自涪城區的種糧大戶李道榮入選全省50個規模經營主體高產競賽成效明顯的主體。

  “我之前種植的是在全市推廣的全省首批小麥當家品種‘綿麥902’,該品種具有高抗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特點。”李道榮表示,“收成很好,再加上受到競賽激勵,現在還種植了奧富優287作為主要種植水稻品種。”

  李道榮的600余畝連片水稻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減少了人工投入,水稻平均畝產達764.57公斤,比全區上年平均畝產增加226.57公斤,增幅42%。增產增收成效顯著,有效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水稻單產提升。

  放眼涪城,扎實推進“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讓“米袋子”扎緊扎牢。數據呈現效果:建成糧油千畝高產片區4個,糧食播種面積達21.36萬畝、總產量8.9萬噸。生豬出欄8.89萬頭,蔬菜45萬噸,水果2.5萬噸;新建和整治渠道82.9公里、整治塘堰74口,整治河道10.5公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6萬畝,新增和恢復灌面3.3萬畝。

  如何持續深化“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地、人、效是關鍵要素,涪城區一方面加強重要農產品保障供給,強化耕地用途管制,持續開展撂荒地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深入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

  另一方面,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藍網工程”,高質量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更重要的是壯大人才隊伍,加強農村黨員干部培訓、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更多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企業家,鼓勵更多人才返鄉創業。

  全力護航春耕備耕

  興水利、保民生,護航春耕備耕“加速度”。連日來,涪城區水利發展中心協調各方力量,將汩汩清流精準輸送至轄區塘堰和水庫,為春耕生產備好“生命之水”,夯實全區農業豐產根基。

  記者在玉楊豐片區進水口現場看到,清澈的渠水從人民渠六期干渠奔騰而出,沿著15條、共計154.7公里的國管渠道快速流淌,水流平穩而有力,發出潺潺聲響。

  “今春降水持續偏少,承擔涪城區新皂鎮、吳家鎮、楊家鎮和豐谷鎮6.1258萬畝農田灌溉任務的都江堰六期涪城灌區,用水形勢嚴峻。”涪城區水利發展中心農業灌溉股股長任星洪介紹,涪城區水利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深入轄區31座水庫、1453口塘堰,實地摸排蓄水情況,與農戶交流了解用水需求,同時主動與人民渠二處多次溝通,爭取水源,精心制定用水計劃。

  在楊家鎮渠道沿線,眾多塘堰正積極蓄水,以往水位較低的塘堰,水面正不斷上升,清澈的水持續注入其中。周邊農戶看著塘堰逐漸蓄滿,滿心歡喜,一位大爺笑著說:“水都蓄上了,今年莊稼不愁了。”

  截至目前,灌區已成功向塘堰和水庫輸水300萬立方米,為后續春耕灌溉儲備了充足水源。本次供水預計持續至3月底,總輸水量達1000萬立方米,充分滿足春灌用水需求。后續將密切關注儲水和用水動態,科學調度水資源,確保水源精準輸送到田間,助力農戶順利開展春耕生產,推動涪城農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邊,為切實保障轄區農業春灌用水需求和防汛安全,新皂鎮組織各村(社區)集中人力、物力扎實開展農田水渠歲修工作。新皂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鎮已完成吳支渠、新金斗渠等80余條大小渠道共計100公里歲修掏淤工作。

  春耕農忙正當時,金穗可期繪豐景。涪城區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整合各類涉農項目,積極對上爭取。整合糧油標準化基地等重點項目,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藍網工程”,改造渠道58公里,新(改)建提灌站25座,整治石河堰3座、山坪塘69口以上,維修養護水庫39座,高質量完成1.3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恢復灌面2萬畝以上。

  改革激發內生動力

  如何喚醒“沉睡”的老屋,使其發揮更大價值?涪城區吳家鎮三清觀村給出答案,通過“喚醒”農村老宅,成為帶動村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的“活力股”。

  春日暖陽下,山巒環抱中,記者走進位于“湖光山色”稻漁親水濕地農業主題公園的邁青小院,主理人廖勵嵐正在給游客準備茶點,與記者交流后,就趕緊投入到忙碌的接待工作中,“這個小院是村里的閑置農房,2023年我們租下來,主要經營餐飲及親子研學活動等。”

  閑置老屋煥發新生,也給村民帶來就業機會。看到家門口開起的小院,三清觀村村民黃玉華也在這里找到了工作。“每天步行不到10分就到了,一月收入有2000多元,照顧家里的同時,也有了收入。”黃玉華說道,“土地流轉出去還有一份收入,現在日子越過越好。”

  “‘活了’的閑置資源資產匯聚成發展動能,讓村民吃上‘旅游飯’。”說起現在的變化,三清觀村黨委副書記謝娟滿臉笑意,“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閑置農房從村民手中承租過來,與農民簽訂租賃合同,并向村民支付相應租金。”三清觀村還流轉21套閑置農房,通過租用、招引社會主體、村集體經濟自主經營三種模式,將分散閑置房屋管理運營。“未來閑置農房全部盤活后,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謝娟說。

  以農村改革激發內生動力,涪城區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千百工程”,創新“資源盤活+產業帶動”模式,爭取中省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750萬元、建設項目4個,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村45個、100萬元以上村10個。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接下來,涪城區將這樣做——

  加快編制農業“十五五”規劃,謀劃農業發展中長期規劃;規范“三資”監管和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千百工程”;深化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職業化試點,完善與涪城區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職業農民制度;開展鄉村運營孵化試點工作,選育“一村六員一主播”農業實用人才;摸清閑置資產,持續探索閑置住宅盤活利用。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