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王赤、汪玉成、曹清堯談防范和懲治網絡敲詐勒索犯罪——
打擊網絡敲詐勒索犯罪 捍衛網絡空間的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防范和懲治網絡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工作。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都認為,過去一年,人民法院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堅決依法懲治網絡違法犯罪行為,著力捍衛了網絡空間的公平正義,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面加強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信息網絡的廣泛普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問題日益突出。互聯網上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泛濫,由此滋生的電信詐騙、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屢禁不止,一些犯罪分子為追逐不法利益,利用互聯網大肆倒賣公民個人信息,形成龐大的“地下產業”和黑色產業鏈,社會危害極其嚴重。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曾就網絡敲詐勒索犯罪問題提出,人民法院應加強與公安部門、電信公司合作,加大對網絡詐騙和敲詐勒索犯罪的打擊力度。
王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信息網絡與社會生活的深度融合,違法犯罪行為也正在向網絡空間擴散,網絡敲詐勒索犯罪越來越普遍,一些恐嚇、勒索犯罪行為也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特別是與人們的網絡生活密切相關,問題層出不窮。比如有些單位因在網站上公布了相關負責同志和工作人員的個人照片、電話、郵箱信息等,一些犯罪分子就會利用網站上的照片,合成不雅照片、視頻,進行敲詐勒索。
“建議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從源頭加強防控,比如對虛擬賬號進行監測等。”王赤提出,人民法院應采取積極措施,發揮好審判職能作用,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加強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絡敲詐勒索等犯罪的懲治力度。
全鏈條打擊網絡敲詐勒索犯罪
近年來,利用網絡制造散播謠言、負面信息進行敲詐勒索的案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和企事業單位的名譽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危害網絡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2025年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6件依法懲治利用網絡敲詐勒索犯罪典型案例,標明網絡行為紅線,指明依法維權路徑。
“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網絡敲詐勒索犯罪,通過發布典型案例、統一裁判尺度、倡導被害人積極尋求法律保護等舉措,形成強有力的司法震懾,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網絡空間的清朗秩序。”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對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的依法懲治利用網絡敲詐勒索犯罪典型案例給予高度評價。
汪玉成指出,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敲詐勒索犯罪呈現隱蔽化、鏈條化、跨區域化等新特點,部分犯罪團伙利用“水軍”造謠施壓,以“曝光隱私”實施恐嚇,甚至形成“黑產鏈條”,嚴重侵害群眾權益。“司法機關通過全鏈條打擊、全方位懲處,嚴懲主犯,并對提供技術支持、資金結算等幫助的從犯依法追責,彰顯了‘打深打透’的決心,值得充分肯定。”
如何進一步織密懲治網絡敲詐勒索的法治防線?
汪玉成建議,可借鑒鄉村基層治理,建立網絡敲詐勒索的“三端治理”模式。“前端加強普法宣傳,尤其是針對青少年、老年人等群體,通過短視頻、案例警示等形式提高風險意識;中端深化公檢法協作,形成打擊網絡敲詐勒索的合力;末端完善被害人救助機制,推動‘追贓﹢賠償﹢心理疏導’一體化,最大限度減輕受害者的創傷。”
全力保障網絡安全環境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府參事曹清堯在履職中了解到,日前,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通過網絡社交軟件結識、發生矛盾后,被告人以在網上發布對方不雅照等進行威脅、索要錢財被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的案件,就是一件典型的案例。
“最近三年,我一直關注互聯網發展的法治環境,連續三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建議加強互聯網安全法治環境建設、依法打擊利用互聯網犯罪行為。建議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曹清堯告訴記者,他認為,近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堅決依法懲治網絡違法犯罪行為,著力捍衛了網絡空間的公平正義,特別是針對跨境團伙化、鏈條化、國際化的網絡敲詐勒索案件,堅持全鏈條打擊、全方位懲處,發揮了強大威懾作用。
與此同時,全國各級法院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較好地履行了普法職責。曹清堯談到,重慶法院2024年發布的民事領域十大典型案例中,重慶五中院審理的一起多名勞動者因重大過失遭受電信詐騙致用人單位重大損失的勞動爭議糾紛案,既引導用人單位優化管理體制機制、提升管理水平,也警示勞動者勤勉盡責、增強防詐能力,對積極推動全社會樹立“全民反詐”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法院還大力開展反詐專項宣傳,制作通俗易懂、內容生動的普法短視頻、漫畫等產品,走進學校、社區、企業、鄉村,開展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普法宣傳活動,大力營造了‘全面反詐’良好氛圍。”曹清堯說。
網絡絕非法外之地,違法犯罪應付出相應代價。為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環境建設,曹清堯建議,要強化制度規范,明確平臺的首位責任。各網絡單位、機構要細化完善網絡數據相關規定,強化應用軟件平臺管理責任,完善實名認證等制度,誰發出信息誰負責,誰審核信息誰負責。要強化法治宣傳,提高用戶法治意識。豐富宣傳渠道和方式,公檢法等單位聯合軟件開發商、應用運營商線上線下開展以案釋法宣傳,引導網民合法上網、用網。(記者 王俏 通訊員 茹玉 鐘麗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