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便民又利民 小攤點牽動大民生
經開區柔性執法為流動攤販“安家”
傍晚時分,在經開區塘汛西路兩旁,市民們隨意穿梭于各個便民攤點間,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享受集市的熱鬧。臨近的馬路上,雖然車水馬龍,也是暢行無阻。
如今,在塘汛街道,占道經營不再是城市治理頑疾,經開區從民意出發,積極設立便民攤點為流動商販安新家,還路于民,帶旺“煙火氣”,揚起文明風。
規范的小攤位
解難題
為流動商販“安家”
塘汛西路位于友誼社區,毗鄰群豐和三元社區,周邊居住人口達4萬人,且外來務工人員較多。長此以往,塘汛西路成了流動商販聚集地,產生了經營秩序混亂、堵塞交通、垃圾遍地等問題。為破解流動商販占道經營這一城市治理難題,經開區城管執法大隊聯合塘汛街道辦事處以“規范執法+柔性服務”為抓手,把民意與民生作為大前提,充分開展調研和討論,按照“不影響市容環境、不影響道路交通、不影響市民生活”原則,在塘汛西路設立便民攤點,由社區牽頭管理,引導經營者定時定點有序經營,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隨著規范化管理的推進,原本道路擁堵、臟亂的景象消失不見,街道變得干凈、整潔、有序。便民攤點也因為市場集聚效應,帶來更多客流量,激活了周邊“夜經濟”。
破困局
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除了流動商販,轄區三江社區還聚集小枧、豐谷、三臺等周邊縣、區自產自銷的農戶擺攤,尤其在瓜果蔬菜售賣旺季,農戶扎堆出現在三江社區商住小區廣場周邊占道經營,因其產品新鮮,價格低廉,深受居民喜愛,但不規范的攤位擺放不僅影響市容,也影響周邊市民正常出行。一邊是城市管理,一邊是市民生計,面對困局,經開區城管執法大隊秉承為民、惠民、便民理念,在原南塔社區協調了一處臨時用地,建立“南塔臨時生活服務區”,作為自產自銷農戶們的“規范售賣點”,打通農產品銷售環節“最后一公里”。經過宣傳、引導,目前已有130余戶流動攤販入駐經營,日消費人流突破千人。
變“堵”為“疏”,設置便民攤點和“臨時生活服務區”,不僅凸顯了執法的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還從根本上化解了城市占道經營的管理難題。截至目前,全區共設置便民攤點和“臨時生活服務區”6處,疏導各類經營商販600余家。
“我們將繼續完善轄區便民攤點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服務型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化‘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努力實現市容環境提升、生活便民利民、商販穩定增收的多贏局面。”經開區城管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鮑勇華 劉偉明 記者 夏寧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