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農歷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平武
【平武】讓“生態顏值”變成“經濟價值”
发稿时间:2024-12-26 09:2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近年來,平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踐行綠色使命、把握綠色機遇、培育綠色文化、實現綠色夢想為統攬,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著力開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努力開拓生態保護與林草轉型發展新局面。

 

平武富集的森林資源

  冬季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被皚皚白雪所覆蓋,顯得寂靜而神秘。這片茂密的森林之下,蘊藏著一筆來自大自然饋贈的巨大財富——林業碳匯。

  近年來,平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踐行綠色使命、把握綠色機遇、培育綠色文化、實現綠色夢想為統攬,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著力開展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努力開拓生態保護與林草轉型發展新局面。

  林業碳匯在平武勢在必行

  2021年12月31日,我國第一個林業碳匯國家標準《林業碳匯項目審定和核證指南》正式頒布。這是我國明確提出“雙碳”目標后發布的首個涉及林業碳匯的國家標準。

  那么,林業碳匯是什么?“通俗的解釋就是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在不影響正常林木產品收益的情況下,新增一份碳匯收益。”平武縣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森林覆蓋率超過77.46%的平武縣發展林業碳匯項目將‘大有可為’。全縣可以利用林業的碳匯功能,將經核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出售給有碳排放需求的企業,實現經濟效益補償與生態保護良性循環,把生態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為廣大林區帶來穩定收益,一定程度上可解決林業生產周期長、收益慢的問題。”

 

森林與溪流匯成優美的自然景觀

  林業碳匯具有生態、社會、經濟等多重效益,兼備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國際公認的優質碳減排產品。然而,面對林業碳匯這一新的綠色生態經濟形式,如何“吃透”林業碳匯市場機制,平武早已布局。

  2004年,平武啟動高村鄉碳匯造林項目,由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作為項目開發與實施業主,完成造林2000畝,2008年4月通過第三方核查機構認證,2008年9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2009年11月正式獲得聯合國的注冊批準,成為全球第一個基于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CCB)標準成功注冊的清潔發展機制造林再造林項目,也是四川第一個、中國第二個在聯合國成功注冊的森林碳匯項目。

  2012年至2023年,平武通過合理布局、科學造林等措施,采取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及人工造林等方式,共計完成新造林面積13.75萬畝,其中幼林撫育面積2.91萬畝,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0.2萬畝,總投資額超過2億元。對全縣調整林分結構,增強森林固碳能力,促進生態系統穩定性持續增強,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林業碳匯在平武未來可期

  “林業碳匯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將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林草發揮更多、更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是林草人心照不宣的共識。

  平武縣現有森林703萬畝,其中天然林504萬畝,商品林291萬畝。四川林草碳匯創新發展聯盟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唐才富認為,平武在造林碳匯項目(CCER)、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和大熊貓棲息地修復碳匯項目方面優勢明顯,按目前碳匯市場一噸碳70元人民幣計算,將為平武帶來不菲的經濟價值。

 

森林巡護管理智能化

  綠色,是平武縣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當林業碳匯全面鋪開的時候,將為平武帶來什么?

  林業碳匯在打造縣域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能轉變為可觀的經濟效益,是平武縣發展的重要機遇。“平武縣森林覆蓋區域主要在農村,林業碳匯開發,受益人是林權人,而林權人中就包括當地村民。這樣一來,就能將農村地區的林業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義。”平武縣林業局負責人表示。

  此外,作為天府旅游名縣,平武縣在發展林業碳匯的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構建碳匯林與教育、文化、康養、旅游等產業領域深度融合的林業產業新業態,實現集體林區林業碳匯等生態產品鏈條的轉型升級。

  “對‘生態強縣’的平武而言,林業碳匯是重大機遇,也是全新賽道。”平武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林業碳匯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積極搶抓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主動選擇,必將有力促進平武進一步擴大生態優勢,為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提供堅實支撐。”

  未來,一個更加美好的“綠色平武”,值得期待。

  (胡宇/圖 記者 任露瀟/文)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