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央視《焦點訪談》專題聚焦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展品為重點,突出展示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果。其中,對參展商長虹集團進行了重點呈現。
詳細報道如下:
4月19日,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廣交會”第一期落幕。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超過了2.9萬家,數量創歷史新高,不僅朋友圈繼續擴大,現場洽談成交也很繁忙,實現了“開門紅”。這在全球經濟下行、消費萎縮的當下實屬不易。那么,廣交會究竟是靠什么吸引天下客商云集于此?又是靠什么打破國際貿易僵局的呢?
廣交會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展品整體升級換代,科技含量提高,智能化增強,突出展示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果。
在長虹集團的展位上,我們就看到不少來自共建“一帶一路”以及中東國家的采購商。
1998年,長虹第一次參加廣交會,隨后便獲得2400萬美元的訂單。20多年來,長虹與廣交會彼此成就,共同成長。
長虹國際品牌運營中心總經理 仵建波——
廣交會不僅僅是一個客戶之間交易的平臺,它還變成了一個展現企業實力和品牌形象的綜合性盛會,在全球影響力也在持續加大。我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廣交會對我們國際化戰略推進帶來的窗口支撐作用。
為了實現國際化戰略,長虹在距離廣州一小時車程的中山市專門建立了一個出口基地,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加快向海外出口。一走進展廳,記者首先就被這款115寸的巨幅電視吸引。它不僅大,而且聰明,內置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記者體驗了一下它的AI繪畫功能。
采訪期間,記者還偶遇了兩位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委內瑞拉的采購商。因為采購金額較大,涵蓋電視、洗衣機、空調等全品類電器,因此,他們專程趕到中山出口基地進行考察。
委內瑞拉 采購商——
我們了解到長虹是中國比較大型的一個綜合的企業,還有就是我們對長虹也進行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我們知道這個品牌,還有就是我們委內瑞拉那邊的人對這個品牌的認知度還是蠻高的,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跟長虹合作。
長虹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一帆風順。2017年,由于各種原因,廣東長虹公司一度面臨生存困境。經過一系列深化改革,企業一方面不斷提升產品力,另一方面主動擁抱海外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打破發展僵局。
長虹國際智慧顯示事業部業務中心總經理——
以電視為例,我們原來是一個月的設計產能只能有30萬臺,但是我們現在接的訂單,到去年為止我們最高紀錄是每個月做到了100萬臺。到今年,100萬臺(每月)成了我們的基本常規的要求。
如今,長虹的銷售網絡已經擴大到全球所有大洲,涵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涪江觀察記者 彭紫薇/文 截圖源于央視《焦點訪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