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化學智能車間
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高新區在全省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中排名第66位,上升18位;因時因勢優化“2+2”現代化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434。34億元;實施工業企業梯次培優行動,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6戶、總數達到159戶,增量和總數均排名全市第二;愛聯科技成功登陸“新三板”,實現本土培育上市企業“零的突破”;2戶企業入選2023年四川省新經濟企業100強榜單;40個工業項目加快推進,制造業投資增長50。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2023年,安州區工業經濟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智改數轉”正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安州深明此理、篤定而行,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扎實推動安州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新希望六和
數字化轉型降低生產成本
走進位于安州區河清鎮的綿陽啟明星磷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自動生產線有序運轉,寬敞明亮的控制中心內,廠區52個監控視頻24小時滾動切換播放,工作人員在電腦控制系統前,可直觀地看到每個車間的生產進度、余料、產品合格率等信息……這是記者在啟明星看到的智能化生產場景。
2023年底,由公司自籌2000余萬元、歷時11個月推進的黃磷電爐自動化控制系統改造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投入試運行。項目完成后,通過系統運行,實現自動控制,進一步提高黃磷電爐安全生產精細化操作水平、保證裝置穩定運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及穩定性、降低勞動成本以及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維護費用、節能降耗,預計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約500萬元。
“‘智改數轉’就是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讓生產更智慧,也讓工人更省力,這是我們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目的和動力。”公司信息總監鄒五平介紹,以前企業經常面臨傳統制造企業遇到的共性難題,生產中間過程無法精準掌握,物料損耗基本靠估算,給企業經營和降本增效帶來困難,進而影響企業市場競爭力。
產業向新,質量向優,增長向綠。工廠作為能耗大的生產型企業,如何實現工廠能源的有效管理在節能減排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就顯得極為重要。如今,這一套控制系統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能源消耗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從用電消耗量來說,之前公司一年的生產用電在4億度左右,如今系統能將能源管控措施落實到現場每一個崗位,將能源管控逐步轉化為員工的日常操作習慣,推動了生產現場用能的合理、規范,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較以往用電量降低了3%,大大減少了用電量的損失。”鄒五平告訴記者。
久遠智能
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
日前,記者走進銀河化學鉻酐車間,只見現場數十名工人正與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分工協作,測試產品。記者看到,隨著工人在自動化屏幕前熟練操作,50KG和25KG規格的鉻酐成品,隨著滾臺整齊排列運輸至機械手前面,機械手臂飛速移動,將一桶桶產品擺放至一旁,等候在此的無人叉車準確識別取貨,并將地面上的貨物按照編程放入指定貨架上。
“自從車間生產線實施技術升級改造,我們的生產更高效,也更安全了。”對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帶來的便捷,銀河化學鉻酐車間負責人謝志剛深有體會。這也是近年來銀河化學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的一個縮影。
“鉻酐產品目前廣泛運用于電鍍等工藝,從最初的母液到目前看到的這個紫紅色片狀物成品,中間需要十多道工序。”謝志剛介紹,去年以來,公司對車間進行智能化改造,滾臺輸送、機械手、無人叉車等配置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通過這一套軟件系統控制,不斷發出指令指揮這一套智能化設備運行,生產效率較之前人工作業提升了近20%。”謝志剛表示。
對于生產線喜添“新丁”,崗位員工表示自豪:“我們也有了機器人工友,替我們干最苦最累的活。”創新是制造業加速發展的法寶,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銀河化學深諳其中道理。近年來,銀河化學提出“哪里勞動強度大、哪里安全程度低,創新就在哪里”的思路,通過深化改革創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將創新關鍵點放在降低員工勞動強度上,持續改進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穩中向好。
作為安州區工業領域的支柱企業,銀河化學主要從事鉻鹽生產制造與研發,通過幾十年的深耕細作,經歷多次技改,加上先進的管理技術和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如今,銀河化學是國內鉻鹽生產龍頭企業,在全國鉻鹽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5%。近年來,銀河公司依托國際中鉻產業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持續進行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探索,突破了一系列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
“‘智改數轉’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近年來,銀河公司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們在機械生產裝置和設備方面,大量采用、運用新技術、新裝備,取代和替代原有的一些生產裝置,大大提升了智能化、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銀河化學總經理助理劉陽表示,“當前,公司正圍繞鉻鹽化工、鉻系材料、鋁礬材料、精細化工四大業務板塊,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突破和成果應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鉻產業基地的新征程。”
啟明星黃磷電爐自動化控制系統
“制造”變“智造”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型工業化之“新”,很大程度上來自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來的轉型升級新機遇、新方向、新特征,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是推動數實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途徑。在安州,讓企業從“制造”變“智造”,加快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的步伐從未放緩——
全面開展制造業“智改數轉”專題培訓工作,培訓重點展示場景融合應用和轉型方法路徑,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和意愿,讓更多企業看見成效、找到路徑,真正“敢轉”“愿轉”“會轉”,通過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積極組織企業開展“智改數轉”項目入庫工作,瞄準制造業降本、增效、提質、擴綠四大關鍵點,重點圍繞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產業鏈和集群數字化轉型、服務能力支撐項目建設3個方向填報智改數轉項目信息。經過廣泛宣傳動員,全區共有21個項目入庫,為爭取省級“智改數轉”專項資金奠定了扎實基礎。
積極組織開展全區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工作,目前,已完成銀河化學、啟明星磷化工、中聯水泥等10余戶重點規上工業企業的診斷工作。
扎實做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應用,愛聯科技年產100萬只5G物聯網模組及系統集成應用的生產線建設項目、女媧水泥“云邊協同”的智能安全生產管理系統項目、新華內燃機數字化新能源車用電機裝配生產線、久信科技投入MES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等一批智能制造裝備和產業化項目的建成投產,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據安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州區正以打造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先導區為引領,全面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截至目前已建成智能工廠、智慧車間5個,擁有省級重大裝備及關鍵零部件項目10余個,2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應用了生產型機器人技術。預計到2024年底,完成診斷企業數量不低于規上工業企業總量的60%;實施“智改數轉”企業數量不低于規上工業企業總量的20%。2025年底,實現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診斷服務全覆蓋;實施“智改數轉”企業數量不低于規上工業企業總量的50%,切實引導和幫助企業解決轉型難題。(記者 安崢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