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傳統村落開啟更加豐富的“數字化”未來——
我市兩村落入駐“國字號”博物館
“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展示的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
綿陽新聞網訊 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和虎牙藏族鄉上游村,沉淀著民族文化,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如今,兩村落帶著藏鄉特有的文化與風景,叩開了“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的大門。
12月23日,記者從市住建委獲悉,這兩個秀美且沉淀著濃郁文化特色的村落,已被收錄進“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中,傳統村落有了“國字號”數字化檔案。
“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http://www.dmctv.cn)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籌建,通過數字化技術呈現傳統村落前世今生,既撫慰了遠方游子的鄉愁,也讓游客足不出戶即可品鑒中國傳統村落和文明的萬千風韻,目前已成為我國研究傳統村落資料最豐富、數據最權威的國家級在線數據庫。
記者打開數字博物館網址,在首頁點擊“村落”,發現目前這里收錄了6個四川省傳統村落,其中綿陽占據兩席。亞者造祖村位于平武縣白馬藏族鄉西北部,始建于明代,是一個被稱為“人類活化石”的白馬藏族聚居村落。上游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村中保存著數量眾多的藏式老寨房等傳統民居,并有以“斗牦牛舞”為代表的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具有濃郁的民俗風貌。
虎牙藏族鄉上游村
檔案中,不僅有村落的自然和歷史介紹,還有全景展示、傳統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產、旅游導覽等多類信息。記者點擊“全景展示”一欄,發現可以360度“云游”村落,甚至細致到某一處傳統建筑風格和材質都有詳細介紹。
在介紹白馬建筑時,檔案中這樣記載:白馬建筑在用材上由泥土、石材、木材、竹及藤組成,泥土用來做房屋的墻料,石料主要用來堆砌地基和加固墻體下部……數字檔案中不僅有圖文,還有視頻呈現,不同的人物講述當地的歷史人文物產美食等內容,生動展現出綿陽堅持保護發展傳統村落的發展路徑。
近年來,綿陽把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活化”傳統村落資源,拓展完善內涵,打造傳統村落連片保護,“以點帶面”帶動全市64個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實現傳統村落串線成片保護利用格局。其中,平武縣形成了以彰顯白馬文化和藏羌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村落核心區,成功入選省級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利用縣。同時,游仙區也在積極申報省級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利用縣,重點打造以上方寺村、曾家埡村、鐵爐村、繡山村、魚泉村為主的中國傳統村落聚集組團,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市住建委村鎮建設科負責人表示,我市還將持續加大傳統村落的數字化保護與應用,與時間賽跑,探索更多沉浸式體驗模式,為傳統村落努力開啟更加豐富的“數字化”未來。(記者 蘭建春 唐韜)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