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
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
新區大型高校職場互動節目“就等你來”現場頒發青年人才入職卡
上馬故事商業街
2月22日,綿陽科技城新區召開“創新實踐四鏈融合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工作會。
作為“新區突破年”的“新春第一會”,本次會議,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區主要部門班子成員及80后干部職工,新投集團、科服公司班子成員及下屬子公司主要負責人,新投產業公司全體干部職工,中國(綿陽)科技城先進研究院、科技城新區生態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多家新型研發機構,以及50余名新區規上工業企業負責人悉數到場。
□戴旖 孫麗 文/圖
“新區突破年”如何破題?
這場會議為何如此“興師動眾”?“2024年是‘新區突破年’,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求突破的主要路徑。”
會議一開始,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申澤便指出,專題研究部署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工作,對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必須深入研究和積極解決的重大問題。
會上,涉及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四個部門,各自就近年來推動“四鏈”融合的工作成效和今年新打算做匯報;區黨工委副書記劉雨果對新區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工作作進一步安排部署。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讓參會企業家和新型研發機構的負責人感受到新區創新實踐四鏈融合、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也堅定了大家在新的一年登上新臺階的信心。
近年來,新區聚焦“科創高地、產城新區”建設,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在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取得可圈可點的成績,但也還有諸如經濟結構不優、產業不強、創新主體不足、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等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正是新區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跨越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為此,新的一年,新區將繼續在“融”字上下功夫,聚焦解決創新、產業、資金和人才鏈條各環節的堵點、卡點、斷點,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質量,形成更加高效、穩定的要素供給能力,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實現質變,推動經濟跨越發展。
“四鏈融合”如何發力?
具體來看,新的一年,新區將自我加壓,努力在探索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機制、新模式、新方法上先行一步,做深一層——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4+N”創新產業集群建設,針對產業鏈建設的痛點、難點、堵點,依托云上“兩城”鏈接全球創新資源,推動一批國際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到新區設立研發機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對產業鏈發展的有效支撐。支持九洲、長虹等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業共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著力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聯合破題”的協同科研模式,支持科技企業、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聯合開展訂單式研發轉化。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抓好功能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兩用技術中心、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先進技術成果西部(綿陽)轉化中心高質高效運營。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突出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建立完善從創新鏈到產業鏈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轉化接力機制。聚焦關鍵渠道、關鍵環節、關鍵要素,加快建設中國(綿陽)科技城中試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概念驗證、中間試驗和技術咨詢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推廣四足仿生機器人、伺服驅動器、鋰金屬電池等新技術產品應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確保技術合同登記額持續領跑全市。支持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特種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市場化運作,充分釋放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科技創新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潛力,以創新鏈前瞻布局新產業鏈、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建強人才鏈、資金鏈。人才鏈方面,精準對接創新鏈、產業鏈各個環節,對人才的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進行體系化設計。深化“青年友好型園區”建設,解決好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服務等實際問題,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靈活運用“專職+兼職”、靶向引才、柔性引才等模式,精準引進創新鏈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完善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創新培養模式,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努力造就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
資金鏈方面,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建立完善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提高產業發展資金、企業扶持資金用于支持企業開展技術研發的比重。完善支持科創企業金融政策,積極協調金融機構開發科技型金融產品,強化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創業的金融支持。引導產業保險、社會資本、股權投資等支持保障產業發展模式,豐富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健全經費投入統計監測體系和工作機制,促進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不斷提升。
政策機制如何給力?
新區還將在完善“四鏈融合”的政策機制、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四鏈融合”平臺支撐等方面下狠功夫,在工業提質擴量增效上求突破,在特色產業園建設上求突破,在培育新的增長點上求突破,突出“實干為要”的工作基調,強化“執行落實”的硬朗作風。
此外,新區還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擦亮叫響“有需必應、無事不擾”“時時服務、事事熱心”的營商環境品牌;將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常態化開展“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問題”“朋友圈助企”“高企助跑”等活動,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將落實“1+N”系列惠企政策,建立企業落地入駐、技改擴能、晉級升規、股改上市等“全周期”獎補扶持機制;將擴大“免申即享”覆蓋面,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則,持續提高企業受益比例,用真金白銀讓企業感受真情實意。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