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園鎮”三位一體“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
涪城:“種”出田園好風景 “游”出鄉村慢生活
吳家鎮“湖光山色”稻漁親水濕地農業主題公園
日前,川中北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啟動會在涪城召開。會上,提出了由涪城區、鹽亭縣等地組成的川中北蠶桑產業集群瞄準蠶桑優勢區,加快打造全國高端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全國蠶桑資源多元開發引領區、全國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而就在會議召開前不久,川中北蠶桑產業集群入圍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一鎮帶一方,一方促全盤。近年來,涪城區立足農業產業基礎和優勢,構建以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精品蠶桑、優質果蔬為主導產業,三大農業主題公園為平臺的“1+2+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農業產業化、產業園區化、園區公園化”發展路徑,主題化、景區化、高端化建設“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的農業主題公園,打造綿陽城市后花園和鄉村旅游目的地。
A 農業產業化 優勢特色產業齊頭并進
眼下正是夏蠶豐收時節。連日來,位于涪城區楊家鎮的涪城蠶繭交易中心內,賣蠶繭的蠶農排起長隊,一袋袋蠶繭被搬運至分揀臺,定級、過秤、登記、錄入。
楊家鎮回龍寺村的桑蠶養殖大戶王昌義也將自己養殖的蠶繭送到交易中心,“春繭都賣了2000多公斤,收入14萬元左右。”看著一筐接著一筐的蠶繭上秤后不斷攀升的數字,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加上這段時間賣的夏繭,今年收入已近50萬元。
蠶桑作為主導產業,涪城區制定實施人才、土地、信息、科技、資金5大方面30余項支持政策,整合各類資金3.48億元,支持蠶桑產業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發展。
同時,建立起“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戶共享”的聯結機制,探索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共育戶+農場主+農戶”的多元結合發展模式,綿陽天虹絲綢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統一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等形式,并投資優質桑園、新建標準化蠶棚,再將桑園返包給普通農戶管護和養蠶,通過讓利收購吸引農戶加入到養蠶隊伍中來,王昌義就是其中之一。
一枚小小的蠶繭,一片小小的桑葉,富裕了一方百姓,更串聯起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圖景。去年,全區穩定桑園面積3.5萬畝,建成標準化蠶?;?.15萬畝,年產鮮繭2230噸,產值1.45億元。除了“涪城蠶繭”,還發展了桑林雞、桑葉茶等8個蠶桑主導產業鏈延伸產品。
做足特色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涪城區聚焦精品蠶桑、優質果蔬、生態魚蝦、特色水果等優勢特色產業,還發展特色蘆筍產業0.2萬畝,形成西南片區最大的高標準蘆筍規模種植示范基地;發展羊肚菌、花椒等優勢特色蔬菜產業,建成優質蔬菜17萬畝以上。形成沿金環線—玉關大道—楊關大道及青義近郊的蔬菜基地。
在優勢特色產業齊頭并進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涪城蠶繭繅制的超6A級精品生絲成為國內外頂級生絲,被指定為APEC、G20領導人服裝、禮品原料以及國際品牌專屬原料;涪城蠶?,F代農業園區晉升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先后獲評“中國優質繭絲基地”等榮譽;“涪城蠶繭”“涪城蘆筍”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80農莊提子、雅然水果合作社蜀香脆李、永盛源青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九葉青花椒等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
B 產業園區化現代農業園區多點開花
晨光熹微,涪城區吳家鎮三清觀村元盛稻蝦家庭農場的農場主李元勝和幾名工人將一籠一籠鮮紅肥美的小龍蝦捕撈上岸。采用“一稻兩蝦”養殖模式,他承包的200余畝水稻田,銷量在2萬斤左右。
“每年12月前后,投放蝦苗于稻田環溝內,待水稻栽插活棵后,讓蝦苗從環溝進入稻田開展稻蝦共作,3月下旬開始陸續捕撈成蝦。”李元勝向記者介紹,水稻收割后,留取部分蝦在休耕稻田越冬繁殖蝦苗或人工增補蝦種,第二年3月左右捕獲早春蝦。
俯瞰吳家鎮三清觀村稻蝦養殖基地,已建成的2000畝稻蝦田被縱橫的阡陌分割如棋盤,一塊塊方格中,水波微漾,水稻長勢喜人。
依托“稻蝦共生”核心優勢,涪城區建立起稻漁現代農業園區,輻射面積約32平方公里,以水稻、魚蝦綜合種養為主導產業,發展“稻+漁”產業5568畝,其中標準化稻漁綜合種養3000畝。
不僅如此,園區建立起“規劃引領養、配套扶持養、統一規范養、整合組團養、支撐科學養、品牌生態養”的六養機制,探索“村集體經濟+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稻蝦年收益可達11000元/畝,吸引當地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外來新型經營主體進園、社會資本投入園區。目前,創業從事稻漁種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30戶。
在產業園區化中,涪城區還聚力做好科技創新文章,為產業園高質量發展插上智慧翅膀——
依托“綿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金字招牌,建成涪城農業大數據服務中心、蠶桑(蘆筍)物聯網管理平臺等6個“互聯網+”平臺;
利用物聯網技術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農業園,蠶棚溫度(濕度)自動控制、蘆筍基地無人施肥以及無土栽培等技術的運用,建立起完整質量控制技術規范,標準化、身份化、標識化和數字化全面推進;
不斷強化“院地企”深度合作,建成向仲懷蠶桑院士工作站、蘆筍專家大院等農業科技創新轉化平臺,與西南大學等14所科研院所建立蠶??萍颊故局行?、“蠶桑八寶”研學教育基地、蘆筍設施農業示范區等產學研基地……
按照“一產一園”原則,涪城區建成省級四星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市級四星級豬+菜現代農業園區、市級四星級稻漁現代農業園區、區級五星級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區級三星級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等,構建起省、市、區三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體系。
C 園區公園化產業融合發展前景廣闊
走進涪城區吳家鎮“湖光山色”稻漁親水濕地農業主題公園內,孩子們在制作荷花熏茶、拓印扇等體驗中,感受荷花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相鄰楊家鎮內“千鶴桑田”蠶桑文化農業主題公園,不少游客在楊家繡房、天虹錦繡生活館等感受絲綢技藝和蠶桑文化;
繼續前行,在豐谷鎮“蔬香綠野”蘆筍大健康農業主題公園,這里《向往的生活》綿陽版正在進行:嬉水吃瓜、音樂電影、蹦村迪、還有美食相伴……
沃野千里,阡陌交錯。這三大農業主題公園是涪城區以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打造的全域化半小時近郊鄉村旅游圈,并充分發揮主題公園這一平臺作用,推動“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打造過程中,涪城區還對主題公園空間布局進行調整,明確“千鶴絲語”“十里荷塘”等核心區,在其他區域“多點”規劃20公里現代蠶桑產業長廊、千畝蝦田產業基地、“桃花幽谷”特色果蔬基地和農產品交易中心等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點位的“一核多點”空間布局,使主題公園建設規劃更具邏輯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
截至目前,涪城區三大農業主題公園吸引天虹絲綢、瑞豐中升、本色農業等龍頭企業參與建設,帶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余戶融入發展,實現園區產值超25億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農業主題公園內,建成了“十里荷塘”“桃花幽谷”“精品百果園”“千畝蝦田”“月半彎”等民宿群,主題公園展示館、農耕研學小院等,打造了五彩部落、香樟樹院子、肖家灣“在水一方”鄉宿鄉居、井水豆花、拾光雜貨鋪、村里吃茶、拾光小院、豐谷集市等特色景點……
如今,三大主題公園形成集“吃、喝、住、游、購、娛、教”于一體的一站式鄉村體驗旅游。同時,大力發展康養文化產業,引進銀杏灣等康養項目入駐主題公園,既滿足了市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又促進了農業主題公園多元化發展。
接下來,涪城區將繼續以現代都市農業為發展方向,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做足“農業+”文章,主題化、景區化、高端化建設“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的農業主題公園,通過“種”出田園好風景,“游”出鄉村慢生活,打造綿陽城市后花園和鄉村旅游目的地。
?。ㄓ浾?尹秦 圖片由涪城區農業農村局提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