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農村公路建設與特色產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逐步形成交旅融合、業興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安州:“四好農村路”串起幸福新圖景
迎著燦爛的陽光,驅車行駛在安州區的鄉間小路,山風微涼,綠樹成蔭,一條條蜿蜒交錯的農村公路縱貫廣袤無垠的稻田,如美麗的絲帶通鄉暢村,串聯起一路風景,游客爆滿的農家小院、瓜果飄香的產業基地接連閃過,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畫卷。
近年來,安州堅持把“四好農村路”示范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全力推動農村公路實現“建好、管好、養好、運營好”目標,不斷發掘自身優勢,集合各方力量,大力推行“交通+旅游”模式,加快推進交旅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安州公路里程突破2600公里,區內外通達度持續提升,成功實現通鄉公路硬化率、通村公路硬化率、鄉鎮客運通車率三個100%,農村公路鋪裝率、縣鄉道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比例、公路優良路率等硬性指標均高于四川平均水平。安州先后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首批“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四川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蜿蜒延伸的鄉村路
強化建設 夯實路網骨架
走進秀水鎮天竺村,油菜花海金黃奪目,村內道路平坦,來來往往的游客徜徉其間,盡享秀美風光。“這些年村里的路修得特別好,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通了水泥路。油菜花節的時候,五六萬人到我們這兒來耍,老百姓都受益了,在家里擺個攤攤也能掙上錢了。”天竺村村民趙飛笑著說。
天竺村因路而興的故事,是安州持續完善“四好農村路”建設,以公路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安州交通運輸系統堅持統籌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綿陽市安州區加快推動全域“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為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們始終把交通路網規劃建設作為激活區域經濟發展、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補齊安州路網建設短板的關鍵支撐。”安州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龍堯華介紹道,在此過程中安州有效整合交通、鄉村振興、農業等領域資金,將縣鄉道路建設配套資金、村組道建設補助資金納入區財政預算,每年整合各類涉農資金1000余萬元,并將村組道路建設補助標準由每公里5萬元提高到30萬元,最大程度減少群眾集資負擔。
桑棗鎮齊心村,通村通組公路為蝴蝶谷景區帶來大批游客,讓沿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雎水鎮白河村,荷塘碧色中阡陌縱橫,一路荷花一路香;花荄鎮九合村,萬畝柑橘現代農業示范園,矗立于園區中心的了望臺與游步道、觀光亭交相輝映……
在建設平安安全路、質量放心路的基礎上,安州區還緊密結合當地旅游資源豐富這一優勢,大力實施“交通+”融合發展戰略,將農村公路建設與安州特色產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逐步形成了“連線成片”的美麗農村公路網。
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穿行于安州的鄉野之間,一條條帶領百姓奔赴幸福與美好的產業路、景觀路將山水田園、城鎮村景串珠成鏈,勾勒出一幅路景相融、產業興旺的振興圖景。
安州區旅游風景道
精心管養 優化路域環境
公路,三分建,七分管養。一直以來,安州堅持把提高路網管理水平、細化管理方式、完善設施配套作為提升路域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公路管理養護水平持續提升。
打開“路長制”App,進入“一鍵巡查”界面,便可選擇計劃巡查的路線。如果在巡查中發現問題,還可將圖片和文字通過App提交至后臺,整改完畢后更新狀態,形成閉環。
“巡查路段:秀水河橋(塔水界)—成青路路口;具體位置:安州區秀水鎮墩秀路;問題描述:溝蓋板缺失;處置描述:已修復。”采訪中,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與“路長制”App相關聯的綿陽市路長制綜合管理平臺安州區分平臺。該平臺集養護業務管理、考核監督管理、路長制巡查管理等功能于一體,在“路長巡查”模塊,巡查人、巡查時間、事件名稱、事件狀態等信息詳細清晰。
這是安州運用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完善公路綜合監管能力的舉措之一。
近年來,安州全面落實農村公路日常養護“1053”補助標準,設立10個交通管理站點,形成區政府統攬、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鄉鎮政府主管、村級護路小組配合、群眾積極參與的“區、鄉鎮、村”三級農村公路管養機制。目前,累計投入機械化養護財政資金1600余萬元,縣鄉道路維護資金860萬元,維護保養農村道路2387公里。農村公路優良率實現逐年提升。
據介紹,安州還重點完善花荄鎮聯豐村、蝴蝶谷、白水湖環線等9個具有“交通+”特色的公路綜合服務設施點位環境整治和打造,高標準推進公路沿線環境整治,確保可視范圍內“三無三有”,著力打造暢通、安全、舒適、美麗的出行環境,持續推進路域環境潔化、綠化、美化。
交旅融合 描繪振興畫卷
公路縱橫交錯,線路連片成網,不僅縮短了城鄉距離,讓美麗鄉村提檔,更打通了致富脈絡,實現百業興旺。
位于桑棗鎮齊心村的蝴蝶谷景區,山清水秀,一戶戶精品民宿如星子散落其間,與美麗風景相得益彰。
“小時候村里都是碎石路,只能騎自行車出行,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現在路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我們民宿全部爆滿,每天營收超過2萬元。”翎谷·蔓草民宿負責人陳遠航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他于2014年回鄉創業。這些年,隨著齊黃路、齊楓路等公路的擴寬改造,便捷的交通為蝴蝶谷帶來了更多人氣,陳遠航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像翎谷·蔓草這樣的特色民宿在桑棗鎮有47家。近年來,桑棗鎮新建通村旅游主干道2條,建成通村通組入戶道路60公里,2023年,桑棗鎮鞏固拓展交旅融合產業優勢,引進涉旅項目6個,全年累計接待游客3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6億元。
一幕幕因路而興的景象,是安州探索實施“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縮影。據了解,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安州將交通項目和旅游景區打捆建設,將景區外部連接線、沿線招呼站、指路標識標牌等與旅游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時投用,有效推動“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據統計,2023年安州共接待游客1232。18萬人次,同比增長11。02%,實現旅游收入106。55億元,同比增長12。97%。
為提升游客出行交通便利度,安州持續擦亮“金通工程”品牌,積極整合全區現有旅游道路客運資源,精心規劃從綿陽火車站、汽車站、南郊機場等客運樞紐至旅游景點的公共交通路線,靈活定制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保障方案,切實為游客提供運力充足、形式多樣、高效便捷的旅游客運服務。
如今,“交通+旅游”已成為安州鄉村振興、百姓增收、新業態高速發展的強心針、助推劑,下一步,安州將繼續緊緊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要求,奮力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再上新臺階,用心用情繪就鄉村因路而興、百姓因路而富的嶄新畫卷。(莫歡 記者 安崢 安州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