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平武
【平武】立足四大優勢 加速產業融合 推動“交通線”變“風景線”和“經濟線”
发稿时间:2024-01-25 08:03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平武立足實際,提出“生態強縣、產業富縣、文旅興縣、開放活縣”四大戰略,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生態牌”;堅持融合發展,打好“引擎牌”;堅持開放發展,打好“外力牌”。實施縣城補短提升、文旅景點改造升級、業態豐富、三次產業融合并進等重點工程,并將立足“黃金走廊”“地域文化”“綠水青山”“生態資源”四大優勢,以全域旅游、城市形象、產業融合、品牌推介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林產品一二三產融合,將“交通線”變為“風景線”成為“經濟線”,讓更多人認識平武、了解平武、熱愛平武。

  九綿高速與廣平高速互通

  去年12月29日,九綿高速平武至江油段建成開通試運行,標志著九綿高速平武境內實現全線貫通。一時間,游客絡繹不絕、紛至沓來。

  這條“交通線”是關系著17.4萬平武人民幸福生活的“經濟線”。那么,通車后如何實現更大發展?

  平武立足實際,提出“生態強縣、產業富縣、文旅興縣、開放活縣”四大戰略,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生態牌”;堅持融合發展,打好“引擎牌”;堅持開放發展,打好“外力牌”。實施縣城補短提升、文旅景點改造升級、業態豐富、三次產業融合并進等重點工程,并將立足“黃金走廊”“地域文化”“綠水青山”“生態資源”四大優勢,以全域旅游、城市形象、產業融合、品牌推介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林產品一二三產融合,將“交通線”變為“風景線”成為“經濟線”,讓更多人認識平武、了解平武、熱愛平武。

  打通交通大動脈 鋪就鄉村振興“富民路”

  翻看平武縣交通地圖,可以清晰看到平武交通線路走勢。受地形地勢以及地域限制、路網格局影響,平武縣境內既無機場,也無鐵路,更無水路,僅靠公路通行,客貨運輸結構極度單一。

  同時,平武縣公路技術等級、行政等級均偏低,公路路基寬度8米以上僅為3%,6.5米以上僅為18.8%,6.5米以下就占據78.2%,其中絕大多數僅3.5至4.5米;從路網密度看,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僅為0.32公里;從路網結構來看,縣內斷頭路、回頭路較多,線路不成網,一遇暴雨、洪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地會出現“孤島”現象……由此,平武縣要發展交通建設,難度可見一斑。

  平武農特產品吸引群眾購買

  面對窘境,如何突破瓶頸,確保交通先行戰略落地落實,也成為平武縣委、縣政府必須思考的問題。

  “想破題,就要把平武的交通發展規劃與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交通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將四川打造成全國交通‘第四極’的戰略機遇,在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暢通城鄉聯系微循環、構建交通服務新格局等方面用力。”平武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平武以初步成為綿陽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北向支撐為目標,強化與周邊市縣的互聯互通,形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構建“一心兩環十放射”的縣域交通路網布局,融入連接西北、貫通東南交通的大循環。同時,著力全面打通鄉村“斷頭路”,改造拓展城鄉“瓶頸路”,持續延伸縣域“聯網路”,為發展康養文旅、綠色工業、生態有機農業強化交通設施保障。

  此外,在運營服務方面,平武全域推動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加快完善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實現廣平高速全線通車,九綿高速平武段全線通車,“兩高兩橫兩環三縱”的交通骨架和通達村組的交通路網已基本形成,打通了縣域經濟發展“大動脈”。

  高村鄉美麗農田

  打通文旅大通道 繪就全域旅游“好風景”

  一條條道路干支相連、交織成網,一輛輛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來往穿梭,繁華美景處處可見……九綿高速平武段全線通車以來,平武人民心中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這不僅是一條交通路,更是一條文旅大通道。據統計,九綿高速通車后,今年元旦期間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旅游收入超4900萬元,均同比增長200%以上。

  素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美譽的平武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森林覆蓋率高達78%,境內有文化資源點2214個、旅游資源點2501個,有野生植物4100多種,其中珙桐、紅豆杉等國家保護野生植物55種;已知野生動物1900余種,大熊貓、扭角羚、金絲猴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8種,特別是野生大熊貓數量達到335只,居全國之首。

  為了合理利用境內富集的動植物資源,平武縣立足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縣這一發展定位,將旅游業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不斷加大文旅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并將其作為撬動平武文旅產業發展的基石。全縣范圍內,平武推出四大民宿片區,包括老河溝片區、清漪江片區、奪補河片區以及虎牙河片區,規劃發展空間涵蓋大地景觀、徒步探險、游學體驗、康養避暑、民俗體驗、非遺傳承等項目,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平武、投資平武。

  在產業發展戰略上,平武始終堅持把旅游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主導產業,不斷拓展融合歷史訪古、民俗采風、紅色洗禮、自然風貌、鄉村景觀等不同特色的旅游資源。在文旅產業融合上,平武將綠色低碳旅游理念與“大熊貓、大峽谷、大康養、大報恩、森呼吸”旅游品牌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拓景擴容、提質增效”,建成綠色低碳的“熊貓家園生態旅游目的地”。

  “接下來,平武將放大‘黃金走廊’優勢,圍繞打造大九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重要節點,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報恩寺保護與活化利用、王朗國際探秘營地、白馬整寨提升、大熊貓傘護物種自然教育基地等文旅項目,讓‘秘境平武·熊貓家園’可觸可及、可感可見。”平武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冬日雪景

  打通產業全鏈條 培育熊貓家園“好錢景”

  作為全國野生大熊貓數量最多的地區,交通發展同樣給了平武聚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行走在平武縣壩子鄉翔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土雞養殖基地里,只見看護房、倉庫、儲糞場等設施一應俱全,上萬羽土雞正茁壯成長。這個位于深山的現代化土雞養殖基地,改變了壩子鄉的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不僅實現了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還擴寬了產業鏈,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平武風干雞”。

  據悉,壩子鄉以大紅公雞產業提質增效和促進群眾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規模養殖,不斷完善產業發展體系,加速培育全產業鏈,生態紅雞已成為富民強鄉的“金鳳凰”、鄉村振興的“源動力”。壩子鄉土雞年銷售量達30萬羽,年產值約3000萬元,紅雞產業已成為該鄉一張響亮的特色名片。而這,也僅僅是平武打通產業全鏈條的一個縮影。

  “綠色是平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平武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平武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縣,各類農業資源富集,不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各具特色,如何更好地打響平武農業優勢品牌,關鍵在聚焦特色。

  平武明確提出構建“3+4+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培基地,促加工,創品牌,拓市場。突出平武生產、生態、文化、養生特色,有效整合山、水、林、田、文化五大資源,鼓勵建設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傳統農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閑農園,支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休閑農業發展。

  依托優越的自然環境,平武縣先后成功創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基地縣、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截至目前,平武全縣共有“三品一標”農產品113個,其中,國家地標產品8個、無公害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23個、有機農產品73個。

  “目前,平武正加快打造成渝地區乃至全國‘生態特色農產品重要供給地’。未來,平武還將依托九綿、廣平兩條高速公路,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產業,讓平武的生態好物譽滿全球。”平武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任露瀟/文 胡宇/圖)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