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北川永昌機場
迎來首飛
綿陽正式跨入
通航“新賽道”
建起來!通用機場全面完工
2013年以來,綿陽搶抓國家低空空域改革戰略機遇,依托北川良好的地理條件和空域優勢,規劃建設首個通用機場,選址落地北川。
何為在北川?優勢得天獨厚!
空域使用靈活。可以實現提前半個小時報備即可自主飛行,全年可飛行天數近300天。
場景應用廣。北川地形地貌豐富,平原、淺丘、高山峽谷,海拔高差最大4500米,是全國少有涵蓋全種類地形地貌的低風速空域。
承載能力強。凈空高1500米,能滿足20座以內的通航飛機起降,以及絕大多數無人機飛行。
占得這些空域優勢,得了天時地利,“起飛”就看人和!
“千辛萬苦跑審批、千軍萬馬搞建設”是10年推進北川永昌機場建設的代名詞。
10年來,面對空域審批難、建設標準高、投資金額大、專業人才缺乏等實際困難,北川跑省、進京近百次,歷時6年攻堅108項審批要件,多方籌措資金6.5億元,聘請國內機場建設專家為顧問……2023年,北川永昌機場全面完工。
北川永昌機場負責人 胡健——
目前,除現有的750平方公里川協4號空域外,北川又成功獲批寬度為5公里的北川—金堂低空目視通道川通7號,以及54平方公里川協7號無人機試飛空域,打通了北川永昌機場在通用機場的布點,拓寬了北川通航及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空間。
用十年磨一劍,北川永昌機場現已是全省民族地區首座A1類通用機場,綿陽北川也是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縣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地區。
造起來!無人機產業聚集成鏈
有了北川永昌機場這個“航空港”,綿陽該如何搶跑通航產業“新賽道”?
2014年,以北川永昌機場為主體的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開始組建。2023年,綿陽科技城管委會與北川簽訂共建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協議,組建共建工作指揮部,通過資源整合共同打造示范特色通航產業園區。
至此,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戰場。
被這片主戰場吸引的企業,四川縱橫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算其中的“排頭兵”,主要發展工業無人機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業務,除了看好園區獨特的空域優勢,更看重這背后富集的科技資源:
借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資源,為通航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聘任4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科技顧問。
與北航、廈大、電子科大、58所等央企、科研院校開展戰略合作,成立四川省無人機產業鏈創新聯盟,共建無人機測試試飛基地。
簽署3家機場駐場單位,與成都金堂、自貢、洛帶等開通航線合作協議,與成都市無人機產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組建綿陽無人機產業協會。
四川縱橫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建——
北川有條件加速助推代表未來前沿科技的產業,能夠不斷提升主導產業的能級、提速增效產業功能區的建設。接下來我們將切實抓住無人機系統產業的歷史發展機遇,抓好北川通航首飛契機的帶動效應,繼續探索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打造具備無人機測試培訓、應用示范、飛行服務的產業生態。
飛起來!“通航+”騰飛在望
如何拓展“通航+”產業縱深發展?關鍵在開放合作。
北川先后舉辦了首屆中國科技城北川通航(無人機)產業峰會、北川通用機場主體完工暨第三屆中國無人機航拍大賽啟動活動、通航產業西安投資推介會等活動,打響綿陽通航名片,用實力招商引資。
四川長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史宏浩——
我們是從沈陽整體搬遷過來,目前我們已經正式投產。我們將會以這個機場作為載點和起點,大力發展我們在應急救援板塊的專項業務,讓直升機以及救援應急體系解決方案在川渝地區發光發熱,做大做強。
2023年,北川與科管委、科技城新區全年累計開展外出招商80余次,共簽約項目25個,招引12家通航企業落戶,簽約總額超130億元。以北川永昌機場為核心的“通航+”多場景應用,全面打開:
投資35億元的泛美航空科技城、投資12億元的通航特色小鎮納入國家102類重大項目庫;
投資50億元的航天科技無人機產業園加快建設;
投資25億元的卓翼大型噸級無人機首條生產線建成投產;
全國首家民營飛行學院——綿陽飛行職業學院在校學生已達7800余名;
……
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正逐步形成高端裝備制造、運營培訓、運動文化旅游、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的“通航+”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2023年,以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為核心承載區的綿陽市無人機產業被列為四川省2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
按照規劃,綿陽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將以打造西部通航產業創新高地構建全國通航裝備制造先行區為目標,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50億元,到2027年實現產值100億元。
十年蓄勢
藍圖變為現實
今日綿陽
展翅騰飛
(涪江觀察編輯部 付玙璠 文/圖 涪江觀察記者 唐云峰/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