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塊巴掌大的小模塊,讓企業年產值從2000萬元跨入億元俱樂部——
高新區:厚植創新“沃土”育出行業“新秀”
企業研發生產中心
一塊看起來僅有巴掌大的“IO”模塊使得一家企業生產總值從去年的2000萬跨入億元俱樂部。秘訣何在?答案是科技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近年來,高新區堅定不移加快推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爭當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
四川零點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由小變大”的快速成長經歷,凸顯了高新區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思路——開展“精準滴灌”“筑巢引鳳”兩大行動,持續打好創新平臺能級躍升、創新主體培育壯大、科技資源集聚整合、科技人才引進培育、綠色技術開發應用、科技金融深度結合——科技創新六大“攻堅戰”。
深耕雙創沃土 高技術企業不斷破土而出
9月26日,在位于綿陽綜保區的四川零點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技術工人有條不紊地在操作臺上進行檢測、測試、組裝等一道道工序。這批即將下線的“IO模塊”是該公司近年來自主研發的“王牌產品”,待包裝完畢即將發往國內外各地。
四川零點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專業從事工業通訊產品研發與制造、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設計等。
時間回到今年8月24日,四川零點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以產品“IO”模塊闖入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四川賽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組的決賽。
2003年,四川零點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貴自主創業,在高新區注冊成立公司,剛開始企業主營業務為智能化改造,在公司不斷擴展業務過程中,王永貴發現在工業通訊領域,很多所需核心部件皆為德國、日本進口,并且價格高昂且產品種類單一、性能指標差。于是,王永貴萌發了自主研發的念頭。
王永貴從2013年開始帶領科研團隊在技術領域攻關,專注研發協議轉化器等產品。歷經近10年的探索深耕,該技術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關,獲得知識產權50件,全面掌握工業自動化通訊協議。2019年,該團隊成功研發出現在的主營產品“IO”模塊,一經上市便廣受好評。
“我們現在的‘IO’模塊,采用業內最新技術,滿足市場絕大多數使用場景。”王永貴介紹,“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和產品先后通過多項國際認證,獲得多項專業獎項。”
“我們能取得當前的成績,離不開高新區給我們提供的最優創新創業發展環境。比如聯系服務企業的‘四大機制’‘三度服務’等,為我們保駕護航;同時,出臺各項支持政策,指導申報各級科技項目資金,兌現各類獎補和幫助企業爭取上級資金204.4萬元。”王永貴介紹。
近年來,高新區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主導的“高新孵化”模式,不斷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生態,持續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特色載體。全區擁有孵化載體18個,其中國省級孵化平臺12個,孵化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
今年,高新區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21家,組織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63家,均居全市第1位;新增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9家。
深化協同創新 加速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我們的成果是完全國產化大功率輻照用花瓣加速器裝置,已全面突破各項關鍵技術!”9月22日,在高新區舉辦的一場科技成果發布專場會上,團隊負責人廖樹清在介紹完項目情況后并沒有直接下臺,而是被線上企業拋出的“疑問”拖住了腳步。
據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場活動是“政府引導+市場參與+資本眾扶”成果轉化模式的首度嘗試,也為各方深化科技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搭建了一個新平臺。
主辦方精心篩選了轉化率高的12項高含金量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在獲得企業青睞的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廈門、成都、重慶等地的研發機構、創業團隊、投資機構、意向洽談企業以及綿陽本土企業的關注。
如何運用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目的是引導、集聚政府資源支持創新創業事業,激發、鼓勵資本和基金參與扶持創新創業平臺,配套運用培訓輔導、融資路演、銀行授信等方式,進一步推廣和轉化更多有市場價值的兩用項目。”
推動“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器。近年來,高新區重點聚焦平臺搭建,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承接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加快構建“多層次差異化”特色評價指標體系,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高新區連續6年舉辦中國創新挑戰賽,挖掘創新需求444項、征集解決方案916個,正在打造創新街區、建設標準化成果轉化區。
“今年我們將繼續舉辦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綿陽)技術融合專題賽,面向企業技術創新難題,“揭榜掛帥”促進解決方案精準匹配,力爭發布需求不少于50項,匹配解決方案不少于150個。現已遴選43項技術創新需求。”
今年以來,高新區科技統計局深入138家企業走訪調研,摸清企業生產經營、人才結構、研發投入、技術創新等情況,收集企業發展需求。截至目前,收集需求102項,現場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軍工資質認證等問題43個。
不斷強化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升規入統,提升研發平臺能級,對高企認定、升規入統、研發投入、技術合同登記、研發平臺建設等給予獎勵支持……一系列舉措的精準出擊,高新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勢頭正勁。
今年,全區科學研究和技術業規上營收增速46.2%,科學研究和技術業工資總額增速23.9%。
打破制度藩籬 探索建立高精尖缺人才池
當前,高新區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拿出5000萬元專項資金,推出“人才新政十條措施”,激勵“高精尖缺”人才在高新區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初步解決了人才培養、使用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
相比于直接“授之以魚”,高新區還將打出一套“授之以漁”組合拳,在“揭榜掛帥”“賽馬”“科技助理”基礎上,探索建立“人才(流轉)池”,支持企業選聘科技副總,實施“院士結對”領航計劃,鼓勵院士到企業擔任科技顧問,與在綿科研院所聯合推出青年科學家項目、首席科學家負責制,以人才“放管服”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高新區爭當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先行者,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形成疊加效應,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郭文丹/文 高宣/圖)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