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機制整合資源 優化設置破除壁壘
安州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秀水鎮加強基層應急能力體系建設
綿陽新聞網訊 清理流動攤點、整治沿街店外店、清理違規廣告,拆除違規建筑,各類商業網點有序經營,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去年以來,隨著綜合執法隊伍的成立,再加上智慧化管理中心的投入使用,秀水鎮“臟、亂、差”現象得到根本扭轉,群眾滿意度不斷攀升。
兩項改革后,秀水鎮為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資源,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建立了城鄉建管工作平臺,成立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采取“1+4+N”工作模式,實現鄉鎮“一支隊伍管執法”,形成了綜合執法的強大合力。在此基礎上,秀水鎮還構建起了“中心鎮—片區其他鄉鎮—村社區”三級應急指揮體系,聚合多元主體,讓村社力量“活起來”,強化戰訓合一,凝聚基層應急強大合力。
之前鄉鎮“看得見又管不了”和區級職能部門“力不從心管不了”的問題解決了,基層執法也實現了從原來“力量弱、不好管”到現在“人集中、精準管”的轉變。秀水鎮近年來的變遷,是安州“兩項改革”實施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活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州區委編辦聚焦為民辦實事,深入實施“三融三助三提升”機制,推動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推動基層治理創新,夯實基層治理基石,讓社會治理更加規范,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
據區委編辦負責人廖容介紹,安州區在推動鄉鎮綜合治理服務轉型升級過程中,按照“職能相近、協作密切、運行高效”原則,將鄉鎮職能分類構建成黨政綜合、經濟發展、便民服務、社會治理等“基礎模塊”及城鄉建管、文旅服務、防災減災等“特色模塊”,促使鄉鎮實施“模塊化”運行。并建立工作平臺,將模塊化的職能歸類整合進入工作平臺,將原有的“77個黨政綜合辦事機構+42個事業機構+30個事業站所”的運行格局優化為“41個平臺”運行,機構精簡72.48%。
如何破除行政、事業人員身份“壁壘”,激活干部隊伍“一池春水”?安州區在推行“競聘上崗”工作模式中尋求到了答案。該區根據平臺職責,設立不交叉、不重復、全覆蓋的“工作崗位”。實行“工作崗位”與“級別職位”并行制度,依托各鄉鎮核定股級職數,分層設立一、二級職位,分別享受正股、副股級別待遇。如今,“競聘上崗”模式引發的“鯰魚效應”在全區廣大工作人員中產生巨大的沖擊,催生了危機感,改出了活力,大家從過去的“要我干”變成了“我要干”,真正實現了“職務能高能低、人員能上能下”。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59名事業干部享受股級待遇,占鄉鎮中層干部比例達63.86%。
“為提升管理效能,建立了‘主要領導—平臺負責人崗位—平臺工作崗位’三級管理架構,圍繞‘三大板塊’攻堅、征地拆遷、項目推進等重點難點工作,跨平臺統籌人力資源,組建‘工作專班’,并推動服務下沉。”廖容介紹,“我們還探索實施‘系數+積分’的考評考核方式,以實際崗位職責確定考評‘系數’,以工作實績增減考評‘積分’”。
依靠著體制機制改革,安州解決了發展路上一個又一個難題,實現著經濟社會發展全新突破。如今,安州區正循著體制機制創新之路,經歷著美麗變遷。(綿報融媒記者 安崢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