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
綿陽新聞網訊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在作業道修到了田間,渠系也暢通。種植的水稻實現了無人機直播、機械化除草、無人機打藥、機械化收割,很方便,成本降低了三成,產量提高了20%。”近日,梓潼縣長卿鎮皇觀村種植大戶黃開勝細數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種種好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大舉措。連日來,綿陽全力開展農田建設“百日會戰”,努力將“糧田”變“良田”,夯實天府糧倉“耕”基。據了解,今年全市共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7.9萬畝,投入建設資金8.56億元,截至10月底,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我們加班加點,保質量、保進度,越干越有勁,爭取早日建成這項工程。”梓潼縣黎雅鎮蘭花村黨總支書記劉鳳群說。梓潼縣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3.84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0.5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1.21億元,主要圍繞水稻制種現代種業園區和潼江河谷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于9月下旬全面開工,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進度的30%。
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隨處可見。安州區2022年立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9000萬元,10月初已進場施工機械60余臺,開展田型調整1000余畝;游仙區建設任務3萬畝,項目計劃總投資9616.2萬元,計劃在本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土地整理任務,目前已經完成土地整理任務的50%。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服務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改善糧食生產基礎條件,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將項目建設重點放在了土地平整、溝渠配套、田間道路改造提升等群眾急難愁盼的措施上。據統計,項目建成后預計項目區灌溉水利用率將提高16.35%,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14.77%,項目區道路通達率達到96.92%,糧食生產能力將增加628.56萬公斤,油料生產能力增加214.52萬公斤,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民年純收入增加總額達3457.05萬元。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全力以赴推動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進度,嚴把工程建設質量,真正將項目區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夯實“耕”基。(綿報融媒記者 李靈越 文婷 文/圖)
編輯:譚鵬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