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引領 構建產城生態
爭當國家高新區建設發展新標桿
科技創新產城新區
新年新氣象,跨越新征程。在高新區學習貫徹市八屆人大二次、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精神,主動謀劃、聚焦發展之際傳來喜訊: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2021年度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出爐,綿陽高新區在157家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綜合排名躍升至44位,較去年上升6位。綜合評價排名已連續5年實現上升,由2016年第61位躍升至第44位,累計上升17位。
值得欣喜的是,綿陽高新區綜合質效和持續創新力排名第28位;綠色發展和宜居包容性排名第22位。
緊緊抓住“創新引領”關鍵一招
綿陽高新區緊緊圍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加強創新主體培育、激發創新活力、優化創新生態、發展創新產業等措施,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業活躍度。
前不久,科技部火炬中心與中國工商銀行同意中關村科技園等58家國家高新區實施科技金融創新服務“十百千萬”專項行動,綿陽高新區成功入圍。
從實施方案得知,高新區以園區企業需求為出發點,結合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色,以特色科技金融綜合服務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創新政銀合作新模式,通過規劃建設200平方米的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實施“科技企業創新積分貸專項行動”、“科技創新項目服務專項行動”等重點工作,探索推出“創新研發貸”、深化“園區e貸”、推廣“設備儀器貸”,每年簽約服務的新入駐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軍民融合企業不少于50家;每年向簽約企業的融資總額不少于20億元;到2025年,累計形成不少于3項可復制推廣的科技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
企業科技設備升級檢測
匯聚創新資源只是手段,促進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才是目的。
2021年,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綿陽高新區工作站順利升級為研究分院;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綿陽高新區分中心線上線下功能逐步完善,登記技術合同175項、成交額7.22億元;“海智計劃”綿陽基地高新區工作站吸納12位海智專家、1個海外科技社團……
得益于創新資源的匯聚,在“區級部門-鎮(街道)-孵化載體-服務機構”聯動培育協同機制下,高新區創新主體的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目前,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達129家、418家、6家,高企數、科企數已連續4年居全市第1位。
高新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不遺余力地提高區域整體創新能力,奮力跑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談到2022年目標,高新區立下“軍令狀”,凈增高企25戶、達到150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350億元以上,繼續保持全市“雙第一”;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42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升規入統8戶。
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自動化生產線
深度構建“產城生態”重要一環
2月14日,綿陽新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綿陽谷欣電子有限公司簽訂《標準廠房租賃合同》,標志新型顯示產業園A區首家企業入駐在即,新型顯示產業園A區招商運營工作大幕已經拉開。
公司負責人表示,當前重要工作是抓好企業招商入駐,為企業在工商注冊、廠房裝修、員工招聘等方面提供“保姆式、全方位、變通式”服務,為入園企業早日投產積極創造條件。
新型顯示產業園A區的建設只是高新區集中打造240萬平方米現代化標準廠房的“冰山一角”。
高新區科學布局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已先后成功簽約引進了投資106億元的理想汽車增程器研發及生產基地、投資70億元的惠科半導體、投資50億元的京東方模組、投資50億元的杉金光電偏光片、投資50億元的中電光谷、投資40億元的嘉力氮化鎵晶圓和投資30億元的上海鉅成半導體等36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超450億元,在打造千億級產業“航母”的進程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構建最優的產業生態,爭當最靚的工業園區,關鍵還要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質量,實現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
當前,高新區正以一體化思維構建“一心兩帶兩片”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探索“產城融合”新模式。
以“現代公園城市”和“智慧城市”理念,積極打造科技應用場景,提升中心城區能級和品質;加快建設黑家山火炬公園、雙包山創新公園等,提高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持續打造“火炬”“創新”兩大教育品牌,新建幼兒園、小學6所,新增學位1000余個。加快建設的中科醫院,是高新區打造的歷史上首個三甲醫院。加快打造“愛高新”智慧信息化平臺,實現服務“一鍵”通辦。
在精細鍛造宜居城市的同時,高新區還專注于推動集約發展,有效促進產城互動融合。
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新經濟總部。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及時編制《綿陽高新區綠色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截至目前,綠色制造示范單位10家,其中包括國家級綠色供應鏈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省級綠色工廠8家。
深入落實《綿陽市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方案》,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在推動綿陽·華為數字經濟聯合創新中心高效運營的基礎上,力爭全年實現60%的規上工業企業上云,5G覆蓋率100%,建成數字化車間、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10個。
牢記使命、勇立潮頭。新的一年里,高新區將深入實施“建設創新驅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行動,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爭當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建設發展新標桿。
(智宏偉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