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勞務協作招聘會助力群眾家門口找工作(胡宇攝)
完善的醫療體系讓百姓看病更方便(胡宇攝)
游客在平通印象梅林游玩
平武電商從業者開展網絡直播帶貨
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基立柱的關鍵之年。
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平武縣委縣政府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市委七屆十一次、十二次和市第八次黨代會、市委八屆二次全會以及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縣委十四屆二次全會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堅持抓項目、穩投資、興產業、促發展,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順利起步。
數說成績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4億元、增速7.0%;
●第一產業增加值11.72億元,增速7.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8%;
●服務業增加值28.89億元,增速7.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08億元,增速26.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9億元,增速18.0%;
●建筑業總產值10.1億元,增速14.9%;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8.3%;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66元、16714元,增速分別為8.9%、10.7%。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筑業總產值、“兩項”收入四項指標增速在9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任露瀟 文/圖
轉型升級為主線產業格局不斷優化
年12月1日,平武縣人民政府與華能四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舉行鐵籠堡水庫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項目位于平武縣境內涪江干流,擬建壩址距平武縣城上游約2.3公里,距綿陽市169.3公里。按照設計,建成后總庫容5.3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32萬千瓦。
鐵籠堡水庫項目作為綿陽市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重大水利工程,具備防洪、供水、灌溉、發電、改善生態等綜合利用功能。該項目的實施將為綿陽科技城建設和涪江干流沿岸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對于涪江流域特別是平武縣防洪、灌溉、改善水生態環境、發展綠色清潔能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將加速涪江梯級水電站開發。
產業興則百業興,抓產業就是抓根本。過去一年里,平武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因地制宜實施產業項目——
現代農業日臻成熟。建成高村車厘子、響巖蜜桃縣級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果梅五星級、厚樸三星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新增省級和縣級龍頭企業各1家、家庭農場73家、專合社10家;“三品一標”保有量92個;建成高標準農田4.59萬畝;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8萬畝,糧食總產量10.3萬噸;全年生豬出欄11.5萬頭;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桅桿村通過復審;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續報成功。
工業經濟不斷優化提升。盤活錳業集團、雄升科技、天新硅業、土城二級電站、大包山和銀廠溝金礦;推動礦業公司復工復產;啟動平武縣域農副產品加工冷鏈倉儲物流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威蘭特食品產業平武精深加工生產線建成投產,砂石建筑新材料和果梅等農產品加工項目招引成效顯著;全年新增規上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3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新建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廠2個;工業實現稅收1.93億元、同比增長16.98%、占稅收總額的40.37%;與高新區成立對接專班,持續推進河北—平武工業園區健康發展,升規企業6家,實現產值14.95億元、增長20.27%,實現稅收6126萬元、同比增長43.99%。
全域旅游效益凸顯。報恩文旅康養城、大熊貓國家公園虎牙入口示范社區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報恩文旅康養城項目實現固投3.37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被評為市級“駿馬項目”;清漪江康養產業帶、老河溝精品民宿集群建設整體推進,成功創建印象梅林國家AAAA級景區、禪茶清谷國家AAA級景區;豆叩羌族鄉茶香村成功創建省級旅游重點村,白馬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白馬藏族鄉入選“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鎮村面貌發生蛻變
鄉風文明入農家,村容村貌展新顏。在平武,隨意走進一處村落,腳步所至,目力所及,盡是美麗鄉村的絢爛圖景:一棟棟房屋干凈整潔,一條條通村道路筆直平坦,一盞盞路燈溫暖明亮,一排排花草吐露芬芳……
走在平武縣水晶鎮青龍村的通村路上,整條道路就像一條緞帶飄揚在青山綠水間,串起一個個村莊院落,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青龍村的通村路與平松路相接,全長10余公里,主路面寬約4.5米,全部由混凝土鋪就而成。這條路的建設通車,讓水晶鎮到青龍村最遠村民小組的車程,由原來的幾個小時縮短至不到1個小時。
“這條路修好了,我們老百姓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從此以后,我們自家種植的中藥材就能夠直接運到鎮上的市場上,賣個好價錢。”青龍村脫貧戶包悅平嘗到了道路改造帶來的“甜頭”,打心底里高興。
事實上,青龍村的通村路不僅是一條“脫貧路”,也是一條“致富路”“幸福路”。公路建成后,越來越多的當地村民開始種植中藥材。水晶鎮黨委政府、青龍村兩委也多次召開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會,邀請駐村農技員現場傳授藥材種植技巧,講解藥材種植優勢。同時,由政府牽頭,完善當地農業基礎設施,從道路硬化到區域灌溉覆蓋,再到土壤無害化處理,青龍村的藥材規?;N植條件日漸成熟,不少村民更將藥材種植作為家庭第一大產業進行發展。而這,也僅僅是平武夯實增收之基、筑牢發展之本的一個縮影。
年,平武以統籌發展為重點,城鄉建設齊頭并進,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全年累計完成交通項目投資51.05億元,九綿、廣平高速建設順利推進,建成九綿高速縣城至木座段。平松高速納入四川省高速路網規劃工作有序推進,G247平武古城至林家壩段、G543平武段災毀恢復工程項目完工,S301、S216改建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完成牛角埡等3座隧道維修改造,國省干道通行能力逐步恢復。新增農村公路安全防護76.8公里,完成縣鄉村道恢復重建110公里,新建橋梁10座,完成“金通工程”農村客運試點,農村道路安全通行能力進一步提升。完成“8·17”災后鄉鎮污水處理設施以及白馬祥述家、厄哩市政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鐵籠堡水庫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投入1.8億元全面完成平通河鎖江黃坪段、黃羊河水晶段、奪補河白馬鄉段等防洪治理工程項目91個。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環境保護成效明顯
去年年底,在聯合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非政府組織(NGO)平行論壇上,“生物多樣性100+案例”全球征集活動結果揭曉。由平武縣關壩流域自然保護中心申報的案例《關壩村十二年的“兩山論”踐行和探索事跡》從全球26個國家的258個申報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公約,平武縣關壩村,為何能夠成為“生物多樣性100+案例”全球征集活動關注的對象?這和平武多年以來不斷探索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密不可分。
平武縣地處四川盆周山區與川西高原過渡地帶和川甘兩省的交匯點和岷山山系大熊貓A種群腹心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宜人的氣候、獨特的人文資源和奇特的地形地貌:4760平方公里林地面積,生態覆蓋率達74%以上,常見優勢樹種23科、37屬、78種,優勢建群樹種等32種,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屬、573種……一組組數據形象地說明了平武林業生態資源的富集。
作為長江上游的生態功能區,平武縣始終堅持“綠色打底,生態先行”的發展思路,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縣域經濟發展相互融合,努力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經過幾年的規劃發展,如今,隨著各類生態農產品的熱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次次在平武縣得到印證,“綠色打底生態發展”的理念也牢牢刻印進平武老百姓心中。
一直以來,平武縣積極推行保護發
展生態資源相關舉措,加強生態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保護林地資源和古樹名木,打擊一切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從各個環節確保了生態資源安全。同時弘揚綠色文化,廣泛開展“愛綠護綠”公益活動,將生態“植入”人心,讓建綠、愛綠、護綠成為全縣人民的自覺行動。
尤其是在2021年,平武縣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五大工程”,PM2.5指數同比下降4.4%,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達98.6%。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系統推動“三水共治”,出境斷面和集中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面推行“林長制”,完成“三區三線”第三輪劃定工作,劃定生態紅線3168平方公里,實現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特殊保護。
民生福祉顯著改善幸福指數極大提高
“說到底,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不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啥樣簡直莫法想。”去年年底,平武縣水晶鎮柏梓村宋成龍一家搬進了剛剛裝修好的新房,他高興地告訴記者:“能夠這么快完成房屋重建,全靠黨的好政策。”
年,在經歷了緊張的疫情防控之后,隨之而來的雨季,讓不少平武人至今都心有余悸,尤其是“8·17”洪澇災害,讓不少平武人的住房遭到了不同程
度的破壞,宋成龍家便是其中之一。
災情過后,平武縣成立了洪澇地質災害災后恢復重建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了農房重建工作部門責任分工,要求各鄉鎮成立專門的農房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專人具體負責農房重建工作,時時跟蹤、督促農房重建進度。
此外,按照省市農房重建資金撥付要求,截至2021年12月17日,平武縣農房重建和維修加固資金撥付工作任務全部完成,同時全部完成2021年市級下達到平武縣的民生實事(含人大代表票決)項目目標任務。全縣共涉及農房重建戶517戶,1677人,撥付資金3085萬元。維修加固778戶,撥付資金375.2萬元。
不僅僅是在住房保障領域,過去一年里,平武縣以人民滿意為追求,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就業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城鎮新增就業712人,城鄉公益性崗位安置1154人,開展補貼性技能提升培訓1653人次,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至3.81%。
衛生健康事業取得新成效。穩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扎實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成縣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改(擴)建工程,平武縣第二人民醫院由綿陽市中心醫院托管,實現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成功創建“四川省健康促進示范縣”及8家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社會保障服務更暖民心。嚴格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發放社會救助、福利資金4447.32萬元,惠及群眾22.4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8.5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4.62萬人,參保率達98.4%,報銷支付54.67萬人次、9146萬元;醫療救助1.49萬人次、1151.02萬元。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接續奮斗里書寫。2022年的大幕已徐徐拉開,展望未來,平武全縣人民定會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帶領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努力干出平武發展新天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