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尊企如春風 暖企如細雨 助企如沃土
看科技城新區民營經濟的“成長密碼”
四川它人科技有限公司車間
“訂單排到了二季度,今年海外業務占比有望突破40%。”2月21日上午,在科技城新區企業——四川它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梳理訂單情況的總經理劉剛喜上眉梢。此時,智能化車間的工人們正忙著為即將交付的一批M2pro+商用清潔機器人做最后調試,這款搭載多線激光雷達的升級產品,即將發往海外。
距離不遠的AI智能制造產業園內,四川通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試生產線建設項目,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該企業致力于AR光學眼鏡模組核心原材料研制生產,是優質科技成果在新區轉化的典型代表。
新產品加快交付、新項目加快建設、新場景不斷落地,這些火熱的場景,都是新區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切片。經相關部門測算,2024年,新區民營經濟貢獻了71.6%的稅收、59%的GDP、88%的城鎮勞動就業、99%的企業主體數量,是推動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與新區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民營經濟,已然成為新區爭做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排頭兵、主力軍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在新區蓬勃發展,究竟孕育著怎樣的成長密碼?
尊企氛圍 讓企業穩坐發展“C位”
新區民營經濟的“成長密碼”,首先要從尊企的氛圍說起。
近年來,新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大力營造全社會尊重企業、愛護企業、服務企業的濃厚氛圍,以更優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在新區,企業不僅是經濟的推動者,更是發展的主角。新區深刻認識到,要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首先要讓企業站上發展的“舞臺中央”。這從新區2025年“新春第一會”的一個細節,可窺見一斑——在新區2025年經濟工作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企業家代表入場時,全場起立鼓掌,為企業家把儀式感“拉滿”;會場外,還設置企業家榮譽墻,展示優秀民營企業家和優秀民營企業的風采。春節期間,這些榮譽墻還擺放在科技城人才公園最醒目的位置,供來往市民觀看了解。
不僅如此,新區還設立“企業家日”,將每年12月30日定為屬于企業家的節日,傳遞出新區讓企業站上發展潮頭的強烈信號。
尊企不只在“企業家日”,更落實到日常。新區通過常態化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專題會,成立民營企業服務先鋒隊和“滿意在新區”服務專班等方式,與企業常態聯絡、密切交流,多渠道多維度收集企業訴求,建立健全涉企事務全流程閉環辦理模式。“時時服務、事事熱心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為企服務理念始終貫穿于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全過程。
尊企,甚至還落實到企業家和企業人才生活、工作的各個細節。為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免除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新區為企業家及企業骨干人才在出行、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貼心服務。此外,高品質產業園區的建設,以及人才綠道、人才公園、人才驛站、人才公寓等系列配套設施的完善,也為企業家和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科技城人才公園企業家榮譽墻
暖企智慧 讓企業無懼發展難題
如果說尊企讓新區民營經濟發展如沐春風,那么暖企則是讓企業發展壯大的無聲細雨。
圍繞民營企業發展需求,新區推出一系列聚焦助企惠企的“政策套餐”,從金融支持、降本減負、穩崗就業、人才引育、科技創新等方面不斷給予企業政策支持。同時,為讓企業高效、順暢、便捷地享受到這些政策紅利,新區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則,持續完善“免申即享”政策體系,擴大“免申即享”覆蓋面,切實解決惠企政策落地難、兌現慢等問題,以政策落實為助力,持續提高企業受益比例,用“真金白銀”讓企業感受“真情實意”。
更重要的是,新區認識到,要真正幫助企業成長,不能僅僅停留在政策激勵層面,還要直面企業全生命周期面臨的各項難題。為此,新區打出一套暖企“組合拳”——成立新型研發機構、支持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建強中試服務公共平臺、公共實訓基地,成立產業發展基金、中試基金,實施“先投后股”“中試保險”,開展“朋友圈”助企行動、“高企助跑”行動等一攬子涉及技術研發、資金支持、人才引育、市場拓展、成果轉化等方方面面的創新舉措應運而生。
一個生動的案例是,去年,一項金屬3D打印技術欲轉化落地,新區中試服務公共平臺旋即介入,成功將其在新區轉化落地,成立五八增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因訂單激增急需投產場地時,新區“全程代辦”機制又迅速響應,多部門聯合現場辦公,20天便完成落地到進場裝修,4000萬元融資同步到位。
“項目在審批申報、項目建設、生產運營等過程中遇到任何難題,都能第一時間找到企業服務專員,立即能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溝通,第一時間排憂解難。”五八增材科技綿陽負責人陳大勇感慨道。
助企生態 讓企業積蓄發展后勁
在尊企與暖企的基礎上,新區更是致力于打造一片沃土,讓民營經濟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且后勁十足。
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數字經濟、裝備制造、綠色環保“四大創新產業”,新區全力推動產業集群成勢。為此,新區一邊加快產業載體建設,一邊不斷通過產業基金引育上下游企業,讓產業發展形成“熱帶雨林式”的生態,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2024年,新區新建成產業載體約3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近300家;全年簽約上海威固等優質項目33個,實現引資近120億元。目前,新區已招引培育人工智能機器人關聯企業50余家,獲評“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四川省創新型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產業規模突破百億,聚集相關規上企業72家,9家新區企業進入2024四川數字經濟企業百強;裝備制造業加速向高端邁進,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等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高技術領域;綠色環保產業串珠成鏈,“鏈主”企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此外,新區還積極發展“空天地一體化”低空智慧城市系統,布局“低空經濟”等產業新賽道,“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項目”入選全國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
在培育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四大創新產業過程中,新區還探索出以“一個領軍團隊”“一個研究院所”“一個實訓基地”“一個產業基金”“一個產業園區”為引領的“五個一”發展模式,為企業發展蓄勢賦能。
為助力民營企業成長壯大,新區還構建完善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提供差異化支持。截至目前,新區已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00余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2家。
在新區,企業享受著尊重與禮遇,政府扮演著解題者的角色,為企業提供精準而貼心的服務。在這片創新的沃土上,新區民營經濟正孕育更加澎湃的新質生產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
(孫麗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