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團炙熱火焰般的桀驁魔童,時隔五年,在這個春節又殺回來了。隨著各項紀錄呈破竹之勢,《哪吒之魔童鬧海》真的踩上了一對“風火輪”一飛沖天。
火熱場景不禁讓人想起,3A級游戲《黑神話:悟空》一經問世便石破天驚,在世界范圍內刮起中國游戲“旋風”,引發空前關注。悟空的一棍金箍棒,在全球游戲市場砸出重重的驚嘆號。
這兩部重新火爆的中國神話,對于我們來說,是兩次老朋友的重逢。這兩部作品喚起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共同文化記憶:回不去的童年時光,老式電視機里播放著武俠劇的刀光劍影、俠義江湖,言情劇的兒女情長、奇妙際遇,還有那只機靈精怪,又極具反抗精神的猴子,和那個活潑可愛又愛憎分明、敢作敢為的小哪吒。
在那個互聯網還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或通過電視,或通過書本陪伴人們度過了一個個溫馨美好的日子,走進了人們心里,共同守候在電視機前的回憶成為家人間情感聯結的紐帶。沒有哪個中國孩子對這兩個中國神話角色感到陌生,《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海》就像兩個老朋友,經過了最為精心的準備,再次與我們相見。
認真做事的人,這次終于被全世界看見了。《黑神話:悟空》開發周期約七年,以考究到極致的中國神話故事、3A級的游戲體驗“圈粉”全球玩家,水墨筆觸和墨汁渲染效果呈現濃郁東方美學,將全球玩家帶入古老神秘的中式幻想,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游戲制作的世界級水準。《哪吒之魔童鬧海》制作耗時五年,在制作過程中團隊“死磕”每一幀畫面,不斷突破技術瓶頸,開發多項新技術,最終呈現出驚艷的視覺效果。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雖然《哪吒之魔童鬧海》導演餃子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性格內向,不會說話。但他有一顆匠心,作品就是創作者對這個世界最好、最充分的表達。
回望中國動畫歷史,曾經無比輝煌。有“漫畫之神”稱號的日本動畫界開山鼻祖手冢治蟲曾多次表示,自己是在中學時代受到中國動畫《鐵扇公主》的影響,才走上動漫創作道路。《哪吒之魔童鬧海》踏著風火輪而來,代表著中國動畫業的厚積薄發,向世界宣示中國動畫的“回歸”。
作品“出圈”的背后是中國文化動人心。《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成功,在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這些作品都帶著中國人不可磨滅的精神象征與文化形象,回應了一種期待,也向全球證明了中國游戲動畫產業的實力以及中國文化的價值。
中華文化燦若星河。未來值得期待,一定還有更多的追夢人踏著明確而堅實的腳步,一步步接近他們的夢想,也帶給我們更多驚艷。(本報評論員涂銘 康錦謙)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