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圍繞全國大局、省委戰略部署和綿陽的中心任務部署工作,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更加注重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是其中的重點。
1月1日,在中共綿陽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新聞發布會上,市科學技術局、商務局、發展和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從不同角度介紹了有關情況,解碼引領性改革舉措。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讓改革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綿陽市委關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篇章的決定》,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其中,聚焦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作出的系列部署,有許多亮眼的新思路。
在市發展和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靜看來,此次全會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為了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作出的重要決策,目標清晰,思路創新,為綿陽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明確了發力方向。
李靜表示,下一步,將不折不扣落實全會部署的各方面各環節經濟體制改革任務,同時突出引領性改革舉措,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方面,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和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健全民營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
在深化開發區整合優化,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園區爭創省級高新區、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區)設立省級開發區,深入推進四川省第二批省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工作,繼續推進遠程異地評標及工位制分散評標改革;
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融入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推動建立優勢互補的涪江流域跨市州協同發展機制,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以科技和產業創新融合激發綿陽活力
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既事關綿陽高質量發展全局,更是服務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全會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作了重點部署。
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韋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精神,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為工作指引,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則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載體。兩者之間互為牽引,相輔相成。如何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1+1>2”的效果?
近年來,綿陽持續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印發《綿陽市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措施(試行)》,持續提升創新能級,躋身2024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第15位,連續獲評中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
“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們依然存在部分企業創新積極性不高、創新能力較弱,中試熟化和概念驗證薄弱,部分創新政策與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匹配等問題。”李韋說,接下來,將更有針對性地落地一系列行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項目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完善創新政策支持體系,促進科技生態與產業生態深度融合。
深化“五外聯動”對外開放體系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綿陽現代化建設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全會指出,要健全高水平開放合作機制。
圍繞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作為推動全市開放發展的主責部門,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崇諾表示,將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擴開放,不斷深化“五外聯動”對外開放體系,系統整合各方資源、謀深謀實抓手舉措,聚力打造四川向西開放重要橋頭堡,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綿陽現代化建設、服務全國全省開放大局。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綿陽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主動服務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實施“開放活市”戰略,國際班列穩定運行,綜保區全國排名躍升20位,RCEP外貿綜合服務中心、霍爾果斯綿陽城市展廳、格魯吉亞海外倉等重點項目相繼落地建立,綿陽外貿規模連跨兩個百億臺階,兩次入圍全國外貿百強市、獲評全省開放發展示范市稱號。
那么,以開放促改革具體將從哪些方面發力?陳崇諾介紹,將主要從五個方面攻堅發力,在外貿提質增效上攻堅發力,更大范圍推進對外開放;在夯實開放載體上攻堅發力,更強支撐推進對外開放;在暢通開放通道上攻堅發力,更高效率推進對外開放;在深化經濟合作上攻堅發力,更寬領域推進對外開放;在擴大制度型開放上攻堅發力,更深層次推進對外開放。(記者 郭若雪 尹秦 周鈺 彭紫薇 王何力 何茂松)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