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2024年12月31日,在市委八屆九次全會上,這個觀點得到廣泛認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要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如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全會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圍繞就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系、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
深化就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領域更廣、標準更高、內涵更豐富,這就要求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推出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文峰說,這就表明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體制機制的重點。
全會明確,注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體制機制,需深化就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如何深化?如何健全?文峰表示,在深化就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全市人社系統將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及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拓展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將按國家統一部署落實好“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等重大安排,不斷提升社保服務質效。
退役軍人、殘疾人等是重點群體就業者。
“接下來,我們將用改革的思路舉措做好退役軍人相關工作。”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鄧志軍說,特別是在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方面,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健全學歷培訓和職業教育培訓、就業培訓、個性化培訓并行的退役軍人教育培訓體系。
市殘聯理事長曾明波表示,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將以保障和改善殘疾人基本民生為重點,切實發揮黨委和政府聯系服務殘疾人的橋梁紐帶作用,推進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同時加快建立多元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持續增強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托舉殘疾人“穩穩的幸福”。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全會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需深入實施健康綿陽行動,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李曉林從中備受鼓舞。“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綿陽新篇章作出系列的、科學的、制度性的安排,指引了我們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明確了工作路徑和任務。”李曉林說,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緊盯百姓看病就醫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等問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夯實堅實的健康底座。
不只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各方面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的舉措,在會場也被廣泛討論。全會提出,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完善和落實生育補貼、婚假、生育休假等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
在市民政局局長劉玉華看來,“一老一幼”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重點做好城鄉低保的擴圍增效,加強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另一方面,積極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統籌推進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構建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此外,還將全面推進慈善事業發展,重點加強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
增進民生福祉,也離不開法治、生態等關鍵要素的保障。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宋驥對此深有體會。“全市檢察機關將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堅決扛起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和檢察責任,為綿陽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
眺望新的征途,平武縣委書記姜坤表示,“將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本次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對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主動承接改革,因地制宜推進改革。”?(記者 彭紫薇)
編輯:郭成